为您推送国内外养老服务政策资讯
来 源:浙江省老年照护研究会理事长 张仁杰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服务业成为“朝阳”产业,养老机构无疑是这一行业的主力军,公建民营模式探索、人才管理培养,以及医养结合的实践,都是养老服务企业必须面对的课题。本人结合多年运营养老机构的实践经验与大家分享“养老机构避坑之浅谈”的话题。
公建民营(包含国企资产民企运营)是养老机构领域的一项重要创新,它通过政府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再由民间力量进行运营,这种模式不仅能够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还能激发市场活力,促进养老服务业的多元化发展。模式虽好,但公建民营养老机构仍然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
注册限制。一些地区对公建民营养老机构的注册要求必须是社会组织(非营利),这极大限制了资本的流动性,使得许多创业企业和优质项目难以获得资本支持,进而影响其后期发展。为此,养老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应完善自身体系,稳定资金收益,与不同类型的企业、社会组织进行多元化合作,共同筹集资金,在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养老领域的同时分担资金风险。
价格限制。政府对公建民营养老机构会有一定干预,尤其是针对入住价格方面,将可能导致运营单位收入不足以覆盖成本的情况。为此,养老企业在承接公建民营养老项目前需做好前期规划,同时与主管单位明确各自权利义务及合作方式,选择一条既能提供高品质服务,又能保持基本和普惠的路径。
时间限制。目前公建民营项目经营权、租约时长及续约条件受地方政府的要求限制,尤其是某些前期投入较大、床位数较多的项目需要较长的发展过渡期,若没有长期的经营时间保障,对于养老机构的可持续发展是非常不利的。为此,养老运营企业需要争取尽可能长期的合作,同时要制定合理规划,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考虑项目需求,合理配置资源,提升服务质量,树立良好品牌形象,增加竞争力和吸引力,努力做到服务有保障、口碑有保证、政策有支持,才能实现合作的可持续。
在公建民营模式的探索中,与政府部门的沟通是确保项目顺利进行的关键,通过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可以明确双方的职责和期望,减少未来可能出现的纠纷。同时,一些转型做养老的企业,可以考虑引进有经验的成熟服务商进行指导,不仅可以提供专业的运营和管理经验,还可以帮助机构获取最有利的运营条件和政策支持。
目前养老服务人才的供给严重不足,尤其是专业管理人才更是紧缺。据2024年《养老服务人才状况调查报告》,约有74.9%的养老机构存在人力资源供应不足的问题,且人员专业化程度低、流动性强。
互挖人才“墙脚”。在当前的养老机构管理人才市场中,存在一种普遍现象,即养老机构互相争夺人才。加之养老机构普遍存在薪酬待遇不高、工作强度大导致人才流失严重等情况,进一步加剧了人才竞争的激烈程度。为此,养老机构之间,尤其是同区域下的养老机构,应该建立更加开放和合作的人才交流机制,通过共享资源、交流经验等方式,共同提高行业整体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同时,应多与当地政府和养老相关行业协会做沟通、搭平台,争取更优质的培养资源和扶持政策,实现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
进行系统性培养。养老机构若没有一套成体系的人才培养政策,将导致人才供给不足、工作积极性低下、专业化水平不高、待遇保障水平低等问题。为此,养老机构应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加强顶层设计,健全相关激励机制,优化薪酬保障水平,以及建立基于岗位价值、能力素质、业绩贡献的薪酬分配制度及晋升制度。可以出台“青年菁英计划”“基层培养计划”等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模式,鼓励和帮助从业人员提升自我,增强职业认同感和满意度。
范围广赋能多。养老行业目前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且养老机构管理人员需要有管理、医护、心理、设计、营销、科技、金融等多方面知识的储备。而当前养老机构对人才培养却往往局限于行业内部,缺乏跨行业的交流与合作,这种闭门造车的培养方式可能会限制人才的视野和创新能力。为此,养老行业管理人才不应局限于行业内,而是需要借鉴成熟行业的经验,同时以更宽广的行业范围引进人才,赋能养老行业高质量发展,多与专业人才培训公司、行业交流平台合作,引入成熟先进的培训理念,提供人才交流学习的平台,更高效地提高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管理水平。
2022年,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要推动机构深入开展医养结合服务,明确了医养结合的基本原则、发展目标、重点任务、保障措施和组织实施等内容,越来越多的养老机构将面临是否发展及如何发展医养结合模式的问题。
筹建负责要专业。为确保医养结合模式的有效落实,需要有专业的团队来进行筹建和管理,做好调研规划、政策解读、装修设计、资金测算等一系列工作,明确医养结合机构的基本要求,如机构设置、人员配备、设施设备配备、药品配备、服务人员资质、环境等要求和参考标准。同时,需要培养一支懂得医养结合服务的专业团队,包括医疗、护理、康复、心理咨询等多方面的人才,确保服务的专业性和系统性。
规模渐进要循序。医疗板块的建设将会产生大量硬件设施及人工成本的投入,同时需要较为冗长的审批周期。为此,养老机构可以从基础的医疗咨询、健康检查、疾病预防等服务开始,逐步扩展到康复治疗、专业护理、老年病诊治等更专业的医疗服务并设立专门医疗机构,切忌在没有做过充分市场调研和规划的情况下,盲目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建设,可能会因为客源不足、运营成本过高而影响整个养老机构项目。
规范运营、量力而行。医养结合机构由于其提供医疗服务的特殊性质,需要更加规范运营。不仅要遵循《养老机构管理办法》中对设施设备、人员资质和服务质量管理的相关规定,还要符合《医养结合机构管理指南(试行)》中对医疗服务、医养衔接、信息化管理等方面的具体要求。此外,还需要关注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合理规划医疗服务的投入和运营成本,根据资源和能力合理规划服务,避免盲目扩张带来的风险,确保医疗服务的可持续性。
医养结合是养老服务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但这一模式的实施需要谨慎规划和专业指导,避免盲目投入、盲目跟风。建议养老机构在决定是否发展医养结合模式时,借助专业“医康养”规划咨询及运营咨询公司进行指导,做好市场分析、风险评估、政策解读、资金测算等前期工作,合理规划医养结合服务的发展路径,从而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获得优势。
在养老服务业这条充满挑战与希望的道路上,让我们携手前行,为老年人的福祉贡献力量,为社会的和谐稳定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