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福利中国】首届中国养老院院长大会嘉宾分享——纪斌:养老机构如何抓住"长护险"的发展机遇
最新动态
【福利中国】首届中国养老院院长大会嘉宾分享——纪斌:养老机构如何抓住"长护险"的发展机遇
2024-12-1042
中国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
(微信号:CASW-CASW)

为您推送国内外养老服务政策资

文章来源:2024年第5期《福利中国》杂志

 源:青岛市长期照护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纪 斌


老龄化快速发展必然带来失能老年人的增多、医疗和照护负担加重。青岛市于2012年在全国率先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以下简称“长护险”)发展机制。2016年人社部在总结了青岛等地先期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出台建立长护险制度试点意见,并在青岛市召开试点启动会,青岛被列为首批试点城市。至今,青岛市长护险走过了“从城镇到农村、从职工到居民、从居家到机构、从医疗护理到生活照料、从失能到失智、从被动照护到提前预防”的十余年发展历程,已实现城乡全覆盖,职工和居民的保障范围趋于统一、制度框架基本成型。目前,青岛市长护险制度已覆盖934万名城乡参保人,累计支出基金53亿元,为13万名失能失智人员提供政策与服务保障。长护险的实施,初步缓解了“一人失能、全家失衡”“医院不能养、养老院不能医、家庭管不了”的困局,得到民众的认可、社会的肯定,为养老服务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长护险制度重新定义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的经营管理模式,为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单位劳动生产率相对固定是服务业面临的普遍困境,养老机构也不例外。10年前,一个护理员可以照顾约6至8位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现在依然如此。10年来,护理员的劳动生产率几乎原地踏步。单位劳动产出不变,但工资却要与社会平均工资挂钩,这就造成了养老机构“涨价没人住,降价干不住”的困境。可以说,“鲍莫尔成本病”正在困扰着养老机构的发展。

长护险的实施新增了社会支付,给养老照护机构发展带来新的希望。按照青岛市现行规定,机构收住一位经评估达到失能三、四、五级标准的参保人,长护险每月可以拨付约1000—3000元医疗和照护服务费(职工和居民标准不同)。长护险资金的注入让许多养老机构开始提供更为优质的医疗、康复等服务,或者通过减免老人入住费用的方式来吸引入住,特别是为以收住失能失智老年人为主的机构注入强劲动力。目前,在青岛市民政局备案的260余家养老机构中, 80%以上申请了长护险定点资质。在长护险全面铺开12年的青岛,有没有长护险定点资质已经成为养老机构间竞争力强弱的分水岭。

长护险正在改变人们的养老观念和对养老服务形式的选择,助推居家、社区、机构协同发展的进程

受传统观念影响,时至今日仍有相当一部分老年人不愿意接受家人以外的社会化照护。但在青岛,这种情况正在发生改变,持有“我是长护险参保人、我缴了保费就理应在养老院享受费用减免和医养服务”这种观点的老年人正在增多。但这并不代表养老机构的入住率一定会随之提高,因为长护险也极大地推动居家养老的发展,使老年人有了更多选择。以青岛为例,医保三个目录当中的诊疗、检验和耗材费,以及护士、护理员、康复师提供的基础护理、生活照料、功能维护等服务均在长护险居家照护服务报销范围内,这对大量患有慢性病甚至插管的重度失能老年人来说是个福音,入住养老机构并不是他们的唯一选择。

于是,养老机构开始提供社区居家服务,部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办养老机构。得益于长护险居家照护资金的注入,居家社区养老盈利难的困境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居家社区服务快速铺开,为品牌树立口碑,为机构寻找潜在客源,机构为居家社区提供技术支持和人才培养。可以说,长护险正在助推居家、社区、机构协同发展的进程。

医保部门对长护险的监管促进养老院提质增效

长护险的业务主管部门是医保局,其主要职责是确保基金的合理使用和安全。医保部门制定了严格的结算管理制度,配备了专业力量实施长护险的经办和监管。近年来,机构因未按规定提供长护险服务,或被判定骗保而被医保部门处罚、取消定点的案例时有发生,这对机构来说是致命的。

长护险监管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 一是待遇对象准入监管。 参保人想要享受长护险待遇,需要由医保部门指定的第三方专业评估机构对其进行失能等级评估。有的机构为让老人达到长护险准入的重度失能等级,不惜伪造病历,与评估对象(家属)合谋,在现场评估时夸大伪造失能状态,或贿赂评估人员。这种情况一旦被核实,医保部门一般会按骗保进行处罚。二是服务监管。 医保部门对此项监管范围广泛、办法细致、方法科学、严格规范、执行强硬,让许多刚刚与医保部门打交道的养老机构措手不及。从近年来医保部门公布的违规案例看,比较普遍的违规情况是各种服务不到位、制度不落实;比较严重的是养老机构的冒名、挂床,居家照护的虚假打卡、虚传服务时间等;还有为了应付检查伪造医疗文书和各种服务记录,为应对网络审核上传虚假信息等等。

上述违规行为中主观故意的是极少数,大部分是因对长护险和相关的政策不了解、不重视,或自身管理不规范、不到位等原因犯下低级错误,导致被罚。比如月度中旬已经去世的老人,机构月底时还在上传其药费报销。面对医保部门的处罚,机构经自查才发现,月底上传的是老人月度上旬去世之前发生的药费,当时并未及时上传。

因此,养老机构承担长护险业务,必须认真学习相关政策,配备专人负责长护险服务管理和费用结算。在日常运营中,既要守住底线,坚决不触碰政策红线,又要规范管理,不犯低级错误。

既要用好政策,又不能过度依赖政策

长护险作为第三方支付,为养老机构增加了一个稳定的收入渠道。同时,为支持配合长护险制度的实施,财政、民政、卫健、人社等部门也会相应出台或调整一些政策。机构应抓住机遇,用足、用活、用好政策,促进事业发展。

另一方面,老年人口基数大、经济底子薄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长期坚持“适度普惠”的社会福利大方向和“以收定支”的长护险运行逻辑。这就要求照护机构既要用好政策,又不能过度依赖政策。如果机构在规划业务发展时不是基于市场需求,而是围绕可获得更多的补贴进行布局,则可能面临较大风险。如何将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险覆盖范围之外的失能照护刚需转化为市场有效需求,实现盈利能力提升和可持续发展,将是发展银发经济的重要一环。

(来源:中国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

中国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
福泽社会,利益民生
期待您的关注与分享
小编提示:如想了解我们更多信息,点击以下链接>_<
中国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官方网站二维码:
办公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南街48号中彩大厦11层
电   话:010-56176809
邮   编:100054
官方网址:www.caswss.org.cn
微信公众号:CASW-CASW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