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福利中国】夕阳的女儿黄薇
最新动态
【福利中国】夕阳的女儿黄薇
2024-09-1231
中国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
(微信号:CASW-CASW)

为您推送国内外养老服务政策资

文章来源:2024年第4期《福利中国》杂志

作 者:邓大洪


她,是革命烈士的后代;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夕阳红》的节目主持人;她是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邓颖超的扮演者。

血脉中流淌的革命斗志和家庭中传承的红色基因,使她自从记事开始,就受到了听党话、跟党走的家风熏陶。父母的言传身教,使她将尊老、爱老、敬老的传统美德植入骨髓。作为女儿,她对父母尽心尽力、无微不至地照顾、陪伴;作为央视唯一的特型演员,她在数十部影视剧中,塑造了深入人心的邓颖超形象,生动再现了“邓大姐”的峥嵘岁月;作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夕阳红》栏目的主持人,她身体力行,用20余载时光与老人相伴。

她是播音主持界的楷模,也是中国女性的典范。她曾荣获金鹰奖最佳节目主持人奖、全国“德艺双馨艺术家”“中国演艺界十大孝子”“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奖”,以及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颁发的“全国最美家庭奖”、中国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授予的“敬老爱老形象大使”等荣誉称号。她参演的影视作品曾多次荣获“五个一工程奖”“飞天奖”等。

她就是夕阳的女儿黄薇。今天,让我们走近黄薇,倾听她以爱之名、与爱相伴的温暖故事,感受她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人格魅力。

基因烙印相承一脉

家风徐徐历久弥新

1929年,革命浪潮风起云涌,革命斗争血雨腥风。这一年,一个名叫黄世福的地下党员不幸被捕。在狱中,他受尽酷刑,宁死不屈,最终惨遭杀害。这位革命烈士就是黄薇的爷爷。虽然当年黄薇的父亲尚在幼年,对身为共产党员父亲的记忆十分有限,但是,在血与火洗礼中的革命精神、在斗争与探寻中的革命斗志和红色基因,却永远地传承了下来。1964年,黄薇出生在北京的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家庭,它也是一个流淌着红色革命血脉的家庭。

在黄薇的心目中,父亲是一位风度翩翩、博学多识的外交家,母亲则是温文尔雅、为人师表的人民教师。黄薇的父亲是中国传统的严父性格,对于黄薇的成长夸赞的少,鞭策的多。即便黄薇学习优秀、成绩出众,父亲也是喜怒不形于色。但是,黄薇清楚地记得,当自己在大学期间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正式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的那一天,父亲竟然像个孩子一样,高兴地跳了起来。从不喝酒的父亲,说要买一瓶酒来庆贺。难得看到父亲骄傲的样子,黄薇在欣喜的同时,也深知自己未来的路应该怎么走。

在黄薇的成长路上,父亲对祖母的爱,静水流深,身教言传,是孝老家风传承的典范。由于祖父的牺牲,抚育子女的重担落在了祖母的身上。祖母的含辛茹苦,数倍艰辛,可想而知。晚年的祖母被父亲接来北京小住,祖母想去颐和园看看,父亲体谅祖母小脚行动不便,就背着祖母游览观光。那时的父亲也不年轻了,但他为了满足老人家的心愿,为了让母亲不受累,他一背就是好几个小时。这件事让黄薇深受触动,“作为女儿,将来我也要像爸爸那样,在父母年迈需要我的时候,付出我的所有。”

慎始如终精进探索
守护最美夕阳春光

1987年,23岁的黄薇从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入职中央电视台,先后主持少儿节目、生活服务类节目和法治节目。1996年,我国第一代节目主持人沈力老师退休时,亲手将《夕阳红》主持人的接力棒交给了黄薇。当年三十岁出头的黄薇,年纪轻轻就要接一档老年节目,这让当时的黄薇有点忐忑。她担心自己资历浅、阅历少,不懂老人们的需求,在镜头前把握不好。刚刚退休不久的父母对黄薇说:“你就把镜头当成我们,你怎么对待我们,就怎么对待你的观众,效果一定很好!”

如果说家风是一个家庭的血脉,那么基因就是家庭的骨髓。红色的家风需要延续,从善的基因需要传承。正是在这样的感召下,黄薇孜孜以求,不断探索。老年人需要什么?老年人的精神追求是什么?老年人与年轻人的关系如何融洽和谐?渐渐地黄薇感到,只有深入浅出,把主持的内容知识融会贯通才行。针对老年人易患慢病和出现情绪障碍等问题,她开始学习健康养生、老年心理学等知识。黄薇以时不我待的使命感,开始了《夕阳红》栏目的主持生涯。

“最美不过夕阳红,温馨又从容;夕阳是晚开的花,夕阳是陈年的酒;夕阳是迟到的爱,夕阳是未了的情;多少情爱,化作一片夕阳红。亲爱的老年朋友,大家好!我是主持人黄薇……”身为为老服务《夕阳红》节目的主持人,黄薇始终想老人之所想,急老人之所急。每一个串联、每一次主持都力求做到完美。黄薇以真打动人,以爱关怀人。她的主持风格温婉,节目内容实用。她用温暖的声音传递着爱,把荧幕外的老人当成父母一样对待。她走进了无数老人的心中,节目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在《夕阳红》的子栏目《家有妙招》中,黄薇亦庄亦谐、轻松幽默的主持风格,受到广大老人的喜爱和推崇。在《薇薇厨房》子栏目中,黄薇系上围裙,走进厨房,手把手教大家做菜煮饭,这样的模式在当时开创了电视圈为老服务的先河。除此之外,《黄薇教你变魔术》子栏目,她以独具特色的悬念设置主持方式,更是在年轻观众中圈粉无数。随着节目的家喻户晓,《家有妙招》系列丛书先后出版了六册,还有黄薇编著的《黄薇教你变魔术》一书,在全国16个城市火爆签售,大大拓展了除电视端以外的观众普及路径。

黄薇至今还记得她到重庆一家书店签名售书时的情形。车还没开到书店,来自四面八方的读者朋友,已经将道路两旁站得满满当当,甚至十字路口都变得人满为患,书店门口更是围得水泄不通。老人们的爱与执着,深深地感动着黄薇。那时没有智能手机,照相只能用相机。平时买点什么都要“货比三家”的老年人,为了能与心中的偶像黄薇合个影,有几位老人竟然专门跑到楼上,花一千多元钱买来傻瓜相机,只为留下这次相遇。有不少年轻人一买就是一二十本,后来才知道,他们是替不能来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还有邻居、朋友们买的。见此情景黄薇告诫自己:“我会加倍努力做好为老服务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对得起老人们对你的喜爱,才能不辜负央视给你老年节目主持人的这个位子。”

赓续家国红色血脉

传颂伟人丰功伟业

1998年,北京电影制片厂筹拍为新中国成立50周年献礼片——《李知凡太太》。“李知凡”是当年周恩来总理曾经用过的化名,李知凡太太就是邓颖超。这是黄薇第一次当演员,第一次拍电影,第一次演伟人。当得知自己要扮演中国革命史上彪炳千秋的伟大女性邓颖超时,黄薇除了激动之外,更多的感受是巨大压力。饰演邓颖超形似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如何诠释一代伟人的革命精神。

2000年,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长征》开拍。为了更加真实地再现当年红军走过的雪山草地,摄制组来到了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在当年红军走过的草地实景拍摄。有一场邓颖超掉进冰冷的沼泽地遇险,蔡畅奋力把她从泥潭中救出来的戏。“一直生活在城市,工作又是央视聚光灯下的主持人黄薇,她能忍受寒冷,跳进刺骨的冰水完成拍摄吗?”当时导演非常担心。就在导演考虑要不要找替身,要不要换人的时候,黄薇已纵身一跃,跳进了齐胸深的泥潭里。为了营造气氛,开拍时,周边的三辆消防车让现场“下”起了瓢泼大雨。在泥泞里试戏的黄薇,刚一抬脚,一只鞋被泥浆吸走了,还没挪几步,另一鞋也不见了。只身一人在水里挣扎的黄薇开始害怕了,她怕自己真的会像当年的红军战士那样被沼泽吞噬。一次,两次,三次,四次,人已冻得瑟瑟发抖,身体几乎失去控制,“不行,小超,你还得再下去一次。”“邓妈妈能走出草地,我一定能坚持完成!”“准备,开始!”第五遍拍摄,随着导演的一声“过”,在寒冷刺骨的泥潭里挣扎了半个多小时的黄薇几近虚脱,终于圆满完成了这场戏的拍摄。很快,剧组的工作人员把黄薇送上了早已铺好棉被、开着暖风的服装车,大家急忙帮她换上了被暖风吹过的棉袄棉裤。此时的黄薇再也抑制不住眼中的泪水:“当年的红军战士历经枪林弹雨,走过雪山草地。冰天雪地里的他们身上湿透了,哪有棉衣棉裤更换呀!我们今天的所有美好,都是革命先辈用青春和生命换来的。只有自己经历了,才能谈得上走近邓颖超。也只有感同身受了,才能领悟革命前辈们舍生忘死、前赴后继的革命精神。”

除了《长征》外,黄薇还在《外交风云》《海棠依旧》《永远的战友》《建国大业》《周恩来在重庆》等几十部影视剧中扮演邓颖超,她既要演出邓颖超精神,更要学习邓颖超精神,将一代伟人的革命精神赓续、传承下去。随着荧幕上生动再现邓颖超的峥嵘岁月,她的角色愈发深入人心,很多观众真的把她当成了“邓大姐”,当成了自己的亲人。

“我之所以在工作、生活中,遇到困难不会被难倒、击垮,都是因为有一双无形的手一直在引领、支撑着我。这双手,是我饰演的邓颖超精神,是从小到大父母对我‘身教重于言传’的教诲,更是像我爷爷一样的无数先烈‘我以我血荐轩辕’的革命精神。我是幸运的,能有机会在央视这个大舞台,用自己的爱心和知识持续为老服务;能有机会饰演邓颖超,传承红色基因,发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精神。”黄薇说。

夕阳灿若蓬勃朝阳
为老服务砥砺前行

20多年的老年节目主持经历,给黄薇最深的感受就是每位老人都是一本厚厚的书,他们历经千帆,笑看云卷云舒。如何反映时下中国近3亿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表达他们新时代的夕阳诉求,一直是黄薇孜孜追求、不断探索的课题。

2019年,黄薇开始策划、组织、创办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重点项目《乐龄唱响·全国老年合唱大赛》。作为这个项目的独立制作人、总导演,黄薇感慨:“中央电视台曾经成功举办过15届全国青年歌手大赛,大赛之所以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不仅是因为它发现新人新作、演唱水平高超,更重要的是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全国有2.97亿老人,总台有青歌赛,也可以有“老歌赛”呀!向全国观众展示当代中国老年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松鹤延年的人生态度。让老人们唱起来,快乐起来!”让乐龄无限美好,用歌声唱响芳华。2020年夏天,一档为老年人打造的专属舞台——《乐龄唱响·全国老年合唱大赛》暖心播出。这是一档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老龄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体现党和国家对老年群体的关爱、助力我国老龄事业和养老体系建设稳步向前的国内首档老年领域的音乐暖综艺季播节目。

为老年人打造《乐龄唱响》这个专属舞台,对黄薇来说,面临着除主持人之外的多个“第一”:第一次做制作人,第一次承担央视重点项目,第一次承揽全国性大赛,第一次组建团队……黄薇和几十家制作部门沟通协调,和上千位老人采访互动,和大量的案头材料一一“过招”。参赛的选手有刚刚进入老年社会的60后,也有鲐背之年的“90后”,有来自内蒙古大草原能歌善舞的世代牧民,也有来自海南碧海蓝天的革命后代。平均年龄80多岁的清华紫霞合唱团,她们的“先生”气质温文尔雅,如春风拂面,让人倍感温暖。百人男声合唱团在舞台上尽情绽放,他们气势恢宏的演唱,令人惊叹不已。《乐龄唱响》邀请当年参与过第一枚原子弹研制和核试爆的8位老科学家,他们的一句“为了国家,一切都是应该的”感染了所有人。

数年磨一剑,梅花暗浮香。2024年春节,第二季《乐龄唱响》浓情开播。这一季的《乐龄唱响》,黄薇带领团队再次升级加磅。节目打破千人一面,蒸腾出了让大家耳目一新、闪闪发光的合唱作品。来自不同行业、不同岗位的老人们,再次因为热爱聚一堂,展现他们可敬又可爱的人生另一面。他们中有披肝沥胆的航天开拓者;有扎根荒漠的绿色守护者;有功勋等身、隐姓埋名的志愿军老兵;有脱贫攻坚、精准扶贫的致富带头人;有激情燃烧的青春岁月;有斗志昂扬的奉献时代。他们的演唱,唱得人心中有爱;他们的故事,听得人眼里有光。观众过目不忘,老人念念不忘。
为了保证节目质量,早已告别后期机房的黄薇又重新坐到了剪辑台前,对节目架构、节目节奏、画面呈现,以及采访的剪辑逻辑等,都一一重新编辑打磨。她拿出“拼命三娘”的劲头,每天工作18到20小时。眼睛“罢工”睁不开,她就闭目养神歇一会儿;腰椎间盘突出半身麻木表示“抗议”,她就戴上护腰或站起来走一走,然后又“满血复活”地重新开始工作。栏目组的小伙伴问她:“您都奔6了,为什么还要这么拼呀?”黄薇说:“只要老人们高兴,一切都值了!
在总台的支持和团队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节目播出后,引起老龄群体的强烈反响和广泛关注,节目好评如潮。台里的一位离休老干部给黄薇留言:“乐龄唱响,畅享乐龄。岁月无痕,心灵留声。看了你的节目特别感慨,我能想象得出你付出了多少辛劳和努力。节目所表现的思想境界和艺术水准,在这光怪陆离的时代,是名副其实的一股清流。你懂老人,爱老人,你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只是你太辛苦了!真诚地祝贺你!向你学习!向你致敬!”网友留言:“节目新颖、独特,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你们为全社会树立了尊老、敬老的榜样,为全国老年人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功德无量!”
节目获得《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学习强国》等权威媒体的高度评价。从第一季实现全国同时段播出的综艺节目收视率、到达率均居首位,近百家媒体宣传报道;到第二季累计触达人次6.79亿,总浏览及播放次数超过2.16亿,可以说《乐龄唱响》圆了黄薇给老年人打造一个专属舞台的梦想。这一刻,笑脸洋溢在老人们的脸上,幸福镌刻在黄薇的心里。
《乐龄唱响》走进老人心间的赤子之心如长空明月,洁净如练。二十二期节目,五千余位老人尽美呈现,乐此不疲。黄薇说:“在制作《乐龄唱响》的时候,始终有一股强大的共情力和驱动力伴随着我。我能为前辈、为老人们做的,就是再多制作一些让他们开心快乐的节目,再多录制一些弥足珍贵、历久弥新地反映父辈们核心价值的节目。我的身份无论是主持人、演员、还是制作人,我都要尽我所能地为老年人服务。我笃定的就是这种传承的身份担当!”
尽心尽力无"薇"不至
脚下泥土爱得深沉
黄薇是圈内出了名的“孝女”,她不仅是中国演艺界十大孝子,她还是北京市十大孝星榜样。
1997年5月的一天,黄薇正在录节目,突然接到父亲摔倒送医院抢救的消息。当黄薇马不停蹄赶到医院的时候,医生告知父亲有可能因为高血压引起脑中风导致偏瘫。第一次听到偏瘫,黄薇是蒙的。偏瘫后的父亲每天进食、活动、洗澡、大小便都要有人伺候,于是工作之余,黄薇几乎承包了父亲的全部护理工作。父亲的任何症状她都苦苦探寻转机,家里摆放着几十本护理病人的书籍,她自学苦练,拜师学技,医生夸赞说:“你的按摩护理技能已经达到特级水平了。”在黄薇的科学食疗、专属按摩、细心照护下,父亲开始从一天只能睁开眼睛五分钟,慢慢地恢复到每天可以睁开一个小时。几个星期后,父亲可以坐在床上看电视与人交流了。为了哄父亲开心,黄薇把在节目中给老人们表演的魔术带回家,她故意露出破绽,而父亲揭穿后的喜悦笑容是对黄薇莫大的安慰。为了护理好偏瘫的父亲,她放弃了不知多少大型活动组委会的邀请,拒绝了各种社交和应酬,她把工作之余的所有时间都留给了父亲,因为“父亲走了不会再来”。在黄薇看来,没有比陪伴更好的尽孝方式。多少个在医院陪护的夜晚,为了盯住父亲的点滴不打瞌睡,黄薇掐青了自己的大腿。父亲的主治医生动情地说:“你的无微不至、孝心和爱心,为父亲赢得了五六年的生命时光。”弥留之际,黄薇把父亲搂在怀里:“老爸,我爱您!感谢您的养育之恩!您为了女儿付出了很多,女儿永远记在心上。下辈子我还要做您的女儿,如果这辈子做得不够好,下辈子一定补上。”没有遗憾,没有恐惧,在女儿的陪伴声里,父亲安详地走了。11年的坚守,11年的日日夜夜,黄薇让“久病床前有孝子”成为可能。

在中国演艺界十大孝子颁奖盛典上,主办方给予黄薇的颁奖词:“她主持的节目使无数老人感到了夕阳的温暖,而她十一年如一日地守在父亲的病床前,侍奉父亲不离不弃。用中国妇女特有的韧性、毅力、大孝陪伴父亲,坚守人生中最后的夕阳。黄昏落幕,大爱无言。”
“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幼有所长。”黄薇传承这一信念,并且以身作则,把孝老、爱老、敬老一点一滴地消融在自己的血脉之中。她热心社会公益和慈善事业,她把与老人为伍变成了生活常态。在黄薇看来,为老服务,就是要怀揣爱心、做事用心、关怀细心、事事贴心。她连续多年自费购买健身器材、生活物资,到偏远地区的养老院看望老人。她平均每年走访25家养老院,探望近3000位失能失智、五保老人。无论严寒酷暑,只要能抽出时间,她就马不停蹄地走在看望老人的路上。所到之处,黄薇都会根据老人们的所需所求,提前做好物资准备工作。夏天,她为老人们买凉席、睡衣睡裤、电蚊拍;冬天,她给老人们送去枕头、棉坎肩、毛线帽、拍打锤……。每次探访的时候,她都和老人们一起玩游戏,做健身操,唱歌跳舞拉家常。春节到了,黄薇就把定制好印有“健康”“长寿”字样的红围巾围到老人们的肩上,把写有“黄薇祝您健康”的水杯送到老人们的手中,每一件礼物都让老人们爱不释手。当工作人员告诉老人们“中央电视台的黄薇老师来看大家了”,老人们都激动不已。有些高龄老人耳背听不清,充满感激地拉着黄薇的手:“感谢党!感谢政府来看我们!”黄薇对这一误会无比高兴:“太好了!只要老人们能感受到有人关心他们、没有忘记他们就好。我能代表党、代表政府,这是我的荣幸!我愿多一些这样的误会,多做这样的‘代表’。”
如今,黄薇已经退休了,但在她的世界里,敬老爱老的事业永远不会退休。今年7月16日,黄薇被中国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授予“敬老爱老形象大使”。她将与协会一道,共同弘扬“尊老、爱老、敬老、孝老”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讲好中国养老故事,传播中国养老正能量。
用心完成一种持久的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黄薇愿用真挚的爱去守护“夕阳”,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到尊老、敬老、爱老的行动中,让老人们感受到陪伴的温暖和体贴的关爱。
黄薇,素雅绽放,只留清气。


(来源:中国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

中国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
福泽社会,利益民生
期待您的关注与分享
小编提示:如想了解我们更多信息,点击以下链接>_<
中国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官方网站二维码:
办公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南街48号中彩大厦11层
电   话:010-56176809
邮   编:100054
官方网址:www.caswss.org.cn
微信公众号:CASW-CASW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