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推送国内外养老服务政策资讯
吉林省梅河口市以“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宗旨,创新开展形式多样的保护工作和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在保护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的身心健康、合法权益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是强化主体责任,建立部门联动机制。作为省内第一家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工作”的试点地区,梅河口市把儿童关爱保护和保障纳入政府工作规划,成立了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委员会。各乡镇(街)分别成立领导小组,每季度组织召开一次行政例会,对发生在本辖区的重点个案,建立个案跟踪机制,采取“一事一议”的方法进行研究解决,并将此项工作纳入绩效考核监督范围,跟踪问效、确保落实。确立全社会联动的儿童工作体系和“全”而“精”的总目标,“全”是儿童主任工作体系全覆盖,儿童关爱保护全覆盖;“精”是对孩子们提供的关爱、保护、保障服务要精准,同时儿童主任们对自己的工作内容要精通。
二是引进专业力量,构建儿童主任体系。梅河口市通过购买服务方式,引进专业的社会组织开展关爱保护儿童工作。对儿童主任队伍制定“分层级、多样化、可操作、全覆盖”的专业培训计划,采取集中、分区域、线上跟进、一对一指导等培训模式,三年来累计开展乡镇以上规模培训160余场,参训儿童主任近6000人次。建立儿童主任微信工作平台,方便互相学习和分享工作经验。加强与儿童主任的沟通与交流,及时了解他们的工作情况和困难,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健全儿童主任绩效考核评价机制,定期对儿童主任的工作进行考核评价,以督导促落实,以考核促提升。
三是聚焦家庭教育,打好家庭关爱基础。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随着家庭教育的日益重要,市民政局开展了一系列家庭教育指导活动。通过宣传家庭教育的理念和方法,提高家长的教育意识和能力,为未成年人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构建家庭教育与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体系,将家庭教育纳入到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整体规划中。依托儿童之家阵地,进行未成年人保护法、家庭教育促进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宣讲。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强化家庭教育指导,提高家长素质。通过200余场线上、线下的家庭教育大讲堂活动,向家长传授家庭教育的理念、方法和技巧。鼓励家长之间分享教育经验,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关注特殊家庭,提供个性化服务。针对单亲家庭、离异家庭等特殊家庭,提供心理疏导和情感支持。同时建立档案管理制度,对特殊家庭和未成年人进行跟踪服务,确保他们的生活、教育和成长得到持续帮扶和关注。对长期外出务工的家长,及时指导其签订《委托照护责任书》,妥善安排留守儿童的照护事宜,并由儿童主任配合学校定期跟进、评估照护水平,4年来累计签订《委托照护责任书》1576份。
四是丰富活动内容,助力儿童快乐成长。儿童之家是儿童的专属空间,也是儿童主任的服务阵地。市民政局通过多种方式筹措资金,共投建设施比较完备的儿童之家58个。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身心特点和实际需求及兴趣爱好,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同时,注重活动的安全性和趣味性,确保儿童在参与活动中能够获得快乐和成长。开展节日活动,在元宵节、六一儿童节、国庆节等时间节点,开展“幸福团圆日、欢喜闹元宵”“党建引领童年梦”“童心向祖国”等主题活动,让孩子们感受到节日的快乐。开展安全教育,举办“儿童安全教育”系列讲座,通过生动的案例和互动游戏,让孩子们了解交通安全、网络安全等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开展亲子活动,针对留守儿童开展“亲情连线”,让他们与远方的父母进行视频通话,增进家庭关系。开展创意活动,引入一系列的手工制作、绘画展览、演讲比赛等活动,增加各种形式的益智游戏和互动环节,培养儿童的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五是持续链接资源,织密关爱保障体系。市民政局积极争取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帮助,让资源和需求有效匹配。打造社会参与的开放平台,在市未保中心设立社会组织孵化站,制定社会组织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两发现两补充”工作模式,即在政府部门摸排发现的困境儿童中,社会组织补充政府救助政策限制的短板,社会组织推送已帮扶的困境儿童,政府部门补充社会组织不能长期兜底的不足。目前已经相互推送126人相关信息,实现精准化、多样性、个性化帮扶。打造资源递送的开放平台,链接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将困境儿童纳入灯塔行动,对符合条件的儿童每年资助1600元。链接中华浩德基金会,将不符合低保条件的困境儿童纳入增能项目,享受每人每月150的生活补贴。链接“一袋牛奶的暴走”活动,为全市困境儿童链接牛奶6000余箱。开展 “99公益日”和“516救助日”募捐活动,动员全社会爱心人士为困境儿童提供资金和物质。打造研究探索的开放平台,市未保中心与吉林大学、长春工业大学等大专院校建立合作关系,聘请专家学者对基层工作者进行专业指导,不断提升未保工作队伍能力素质。
六是优化个案服务,提升关爱保护能力。个案服务以未保中心为基点,联动各部门,链接各方资源,开展精准分级服务、风险防控、帮扶干预等,落实“助孤、助残、助困、助学、助医”五助保障措施,运用专业力量针对性解决个案问题,优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建立完善的个案服务机制,从信息收集、分析评估、制定计划、实施帮扶到后期跟踪反馈的完整服务流程,确保为未成年人提供精准、有效的帮助。建立精细化分案制度,依据未成年人的年龄、家庭环境、身心发展需求等关键因素,将个案服务进行了精准的分类。不同类型、不同难度的个案分配给相应有专长的社会工作人员进行跟进。简化服务流程,确保从个案接收、评估、制定计划到实施、跟踪反馈等环节都能高效运转。同时,加强了与各部门的沟通协调,确保信息畅通,资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