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福利中国】养老机构新时代的战略定位和生存思考
最新动态
【福利中国】养老机构新时代的战略定位和生存思考
2024-08-1618
中国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
(微信号:CASW-CASW)

为您推送国内外养老服务政策资

文章来源:2024年第3期《福利中国》杂志

作 者:西安养老康复中心院长 徐岷利


中国的养老业归纳起来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孕育发展阶段(1949年—1977年),第二个阶段为探索发展阶段(19781999 年),第三个阶段为体系化发展阶段(20002011年),第四个阶段为2012年以后。目前,我国养老事业已进入快速发展新时代的第四个阶段,即银发经济时代。养老机构是一种非独立的社会化经济实体,受政策背景、经济环境影响极大,疫情三年后现在许多行业降薪、裁员、倒闭、经济增长放缓、就业困难,新型啃老现象不断出现,老年人的支付能力也在下降,我们必须对养老机构所面临的政策背景和经济态势有一个清醒的考量和精准的战略定位,寻找养老机构生存发展的路径和纾困解难的方法。

养老机构面临的形势

(一)政策背景。国家政策对养老机构的导向已发生质的变化,从最早的养老事业转向养老产业,现在中央一号文件又提出银发经济的概念。面对中国2.97亿老年人的养老群体,养老将是中国从产业经济转向服务型经济的重要载体,在从备老经济到老龄经济中的整个银发经济活动中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形成一个开放的经济态势。更多人群的加入、更多行业的参与,使竞争将不再是养老行业的内部竞争,而是许多行业的竞争。未老阶段的养老物资储备和养老阶段的服务消费是一个完整的生命周期。老年人对养老多元化、差异化、个性化的需求正变得越来越旺盛和迫切,促使养老的服务模块不断被拆分细化,碎片化的需求将会产生集团化的市场供应,养老机构是固守阵地还是主动出击、以攻代守?必须做出战略性的抉择。

(二)资本大鳄将不断强力进入。保险业的泰康、保利、平安等已进入养老行业,房企在“泥沼”中也跃跃欲试,这些企业都是经济浪潮中的弄潮儿。作为经济新手的养老机构将如何在银发经济的浪潮中生存,将是一个挑战大于机遇的课题。

(三)养老机构因经营者管理观念陈旧及养生赋能、科技赋能、医疗赋能不够,将会使过去在行业中作为中流砥柱的养老机构面临生存的考验。

(四)门槛低、融资能力差、设施设备陈旧,致使床位闲置率高、运营成本高。据相关资料报道,2023年北京市有养老机构571家、11.2万张床位,床位总入住率仅为38%。

(五)经过三年新冠疫情,目标人群诉求变化较大,老年人更加珍惜生命、注重养生、注重健康管理,活在当下、看重自己,弱化了家庭观念。新冠疫情后,一是老年人希望活得更久,相对稳定的经济基础使他们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信心;二是家庭小型化,亲情淡化,老年人更注重生活质量和个人生存尊严;三是对多发病慢性病,控制治疗康复的信心越来越足;四是对医学上认为治疗价值不大的老年病和多发病的医学定论不再盲从,不再消极等待,国医养生悄然兴起,康复理疗、复合型的养病养生模式正在被人们所认同;五是养老作为单一的模式,干净卫生的酒店式生活逐渐不被老人接受;六是养老服务质量建设将会被赋予新的内涵。

(六)养老机构目标人群的健康状况:我国目前60岁以上人口是2.97亿。在2023年统计糖尿病患者约有1.45亿人,骨关节患者超过1.4亿人,认知障碍患者人数为3877万。其中,2.28亿老年人患有慢性病多病共存的占比为2/3,带病生存时间为9.1年。65岁以上老年人两周患病率为54%,就诊率仅为30.29%。由于就诊不及时,缺少老年病医生、老年病专科医院,再加上病后、术后错过最佳康复期,到2025年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将达4400万至7279万,所以未来要求老年人要健康、自尊地活着,是健康中国重要的保障。

后疫情时代养老机构的战略定位

我认为,养生、养病、养老将是养老机构的战略和发展定位,逻辑顺序不能颠倒,必须是科技赋能、医技赋能结合养老机构已有的照护管理经验,使老年人有不同于居家养老的获得感。第一是养生阶段:老年人希望用健康管理、中医养生、康复护理、中药功能药膳调理,活得更久、更健康,更有尊严和质量。第二是养病阶段:做到医疗接续、小病当大夫、大病当参谋,病前做预警、病后做康复,看病有陪护、急诊有通道。养老仅为养生和养病提供生活照料和居住环境,这样就区别了居家和酒店的功能,凸显养老机构的专业化水平和服务供给能力。

后疫情时代养老机构生存和发展路径

(一)以评估作为龙头。通过医疗赋能提高机构服务质量。以循证医学为理论、医技为手段、智能为工具开展养老机构专业评估;为有钱、有闲、有病阶层做高端养老服务,用评估结果为中医养生、健康管理、中药膳食、个案护理提供医技参数,通过初评、中评提高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吸引优质客源。为刚需性养老用户提供分诊、慢病管理、康复理疗参数,降低术后、病后致残率,提高生存质量和自理能力,减轻家庭负担,满足中低收入阶层的养老需求。

(二)积极开展康复理疗、康复护理、中医养生服务,改变传统养老模式和养老观念。比如,提出“康复一个老人,解放一个家庭”,刷新老人和儿女对养老的传统认知,减轻家庭负担;在院内提出“好好锻炼,早日回家”,激发老年人的康复原始动力。

(三)布点谋局、整合资源形成产业链条。我国养老方面属于未备先老,许多城市未给养老机构留下养老的足够储备用地,养老机构要发展只有到偏远地区建院。因而,养老机构要在城市里发展日间照料中心,布点谋局,把日间照料中心做成养老机构的滩头阵地,前期做居家养老服务,后期做机构养老的引流服务,形成“前店后院”的养老格局,市区的日间照料是店,较偏远的养老机构是院。

在这个构架中,日间照料中心最为关键,如何做好日间照料中心,我想以西安养老康复中心旗下的韦曲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为例来说明问题,不足之处,望大家批评指正。


附: 韦曲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运营模式

服务理念:

“替政府送服务在您楼下,帮子女做照料在您身边”。

组织架构:

一个中心: 即长安区韦曲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

两种支撑: 即机构保障、智慧平台保障。

三类人群: 即自理老人,半失能、失能、残疾人,空巢、独居、失独老人。

四种服务: 即呼叫接单、日间照料服务、居家护理服务、康复保健服务。

五位一体: 医——绿色通道、慢病管理,养——养生养老、医养结合,康——中医保健、康复理疗,乐——健康养老、老有所乐,护——生活照料、家庭护理。

六个整合: 即长安康复医院、西安养老康复中心、长安区智慧养老信息平台、西安市行健老年人评估中心、教育部1+X老年照护西北考评站、西安君岱物业公司,形成管理一条线,覆盖形成面。

组织框架中相互逻辑关系:

(一)以社区为平台,建立社区居家养老日间照料中心,政府指导,社区参与,物业协助。

(二)以机构为引擎,利用养老机构有完整稳定的组织机构和专业人才的优势为居家长者提供专业服务。

(三)以智慧做工具,利用智慧养老的便携式检测设备、呼叫设备、养老监护等设备,解决无人看护状态下老人的医疗、就餐、救助等问题,做到云端关注,线上接单、线下服务。

(四)以医养为护航,西安养老康复中心和西安长安康复医院建立了老年人能力评估中心、老年人功能检测中心、老年病风险评估中心,在三个中心的基础上建立老年人健康管理平台,形成评估分诊、康复治疗、健康管理、绿色应急通道、中药膳食等线上线下服务。

(五)打造开放式银发经济主题广场,以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为框架,协调物业、社区干部,形成社区干部、物业管理人员、保洁保安,左邻右舍划区分组形成互助联保式居家养老组织,提供购物、家政、送餐、就医救助、居家应急呼叫等服务,做到线下体验、线上服务。


(来源:中国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

中国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
福泽社会,利益民生
期待您的关注与分享
小编提示:如想了解我们更多信息,点击以下链接>_<
中国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官方网站二维码:
办公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南街48号中彩大厦11层
电   话:010-56176809
邮   编:100054
官方网址:www.caswss.org.cn
微信公众号:CASW-CASW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