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推送国内外养老服务政策资讯
来 源:吉林省社区老年大学 供稿
吉林省社区老年大学(以下简称“学校”)作为非营利性老年学习服务组织,在吉林省民政厅的指导和关心下,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学校党支部被上级党工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学校党支部书记被上级党工委授予“优秀党支部书记”荣誉称号;学校被民政部授予“全国养老服务先进单位”荣誉称号、被吉林省教育厅认定为“吉林省社区教育示范基地”、被长春市卫生健康委设为第三批“银龄健康教育实践基地”、被吉林省民政厅评为“5A级社会组织”。
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护航以及政府和社会的支持。从国家到地方,多个重磅政策相继出台,为文化养老带来新的机遇;吉林省民政厅作为学校业务主管单位,多次实地调研、对接资源,大力扶持学校的发展;同时,社会更多力量也关注到了老年群体、关注到学校的发展。文化养老事业是一项长远而艰巨的任务,政府与社会力量的鼎力相助,是学校行稳致远的动力所在。为了更好地促进养老事业发展,为从事养老服务的其他社会力量提供参考,学校及时总结办学经验,供同仁学习与借鉴。
党建引领,为文化养老事业提供组织保证
学校积极探索党建与教学活动有机结合的新途径,大力开展“三项融合”(工作融合、宣讲融合、活动融合)、“三项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建设、服务理念建设)活动,带给老年学员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思政教育。同时,学校针对老年学员推出了“党员亮身份”“党员入组织”“同心向党”等学习活动,以及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党建学习交流活动,如“颂百年辉煌,传文养新章”系列活动,在100天里用100场不同形式的公益课程及公益活动为党庆生。开办“学党史,颂党恩,跟党走”系列党史讲座,努力把老年大学建设成为老有所学的课堂、老有所乐的舞台、老有所为的阵地。
"三创新",全面提升老年教育品质
首先,理念创新。学校以“文养结合”理念为基础,以“学习、健康、旅游、娱乐、公益”五种行为为载体,同时以校园为核心,设计了“五个圈子”,即校园、市区、省内、国内、国外,带领老年人走出去、学起来,寓教于游、寓教于乐,打造不一样的老年大学。
其次,机制创新。学校本着“公益服务、双线运行、合作共建”的宗旨,创新有效机制,搭建多渠道、齐参与的供给平台,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推动合作办学新发展。
第三,办学模式创新。一是采取集中与分散、线上与线下、学习与体验、学历与非学历教育相结合的多样办学方式。二是秉承“尊道贵德、慈俭静和”的校训精神,将自身优质养老服务资源送入社区,将养老服务与社区治理相融合,发挥自身“社区+老年大学”的特色教育模式。三是提出“专精特新”教学指南,紧跟政策要求,形成了灵活可持续的教学思维;四是“名师战略”,学校建立500人的名师人才储备库,组建了音乐学院、舞蹈学院、美术学院、摄影学院、传媒艺术学院、生命与安全学院、长白山非遗文化学院、创新创业学院等八大学院及党史、金融、法律、健康、智能手机应用等系列同心大讲堂和国学大讲堂。
学校的“智能手机的使用”案例入选教育部2022年“智慧助老”优质工作案例;“智能引领新时代”项目入选教育部2022年“智慧助老”优质教育培训项目;智慧助老——跨越“数字鸿沟”项目,入选吉林省科学技术协会2022年全民科学素质建设资助扶持重点项目。
转换思路,探寻转型
学校以服务为本,培养了一批兼具奉献精神和专业技能的专职服务团队,在做好服务人员技能提升培训的同时,也十分关注培养服务团队的事业观念,不断提升学校养老服务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亲情化服务水平,为开展养老服务、促进服务质量提升提供有力保障。
在此基础上,学校推进老年教育由“娱乐型”向“赋能型”转变,实现思想赋能、健康赋能、技能赋能,开展有组织的精准化志愿服务,引导老年学员立足家庭、社区、社会发挥积极作用,从被动养老转向主动养老,提升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助力家庭幸福生活,助力社会文化教育养老事业。
逐梦新征程,奋斗再出发。每一次激励,每一份成绩,都催促着学校在养老服务的道路上更快前行。今后,吉林省社区老年大学将致力于开展独具特色的社区文化养老服务,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把握属于我们的时与势,承担社会赋予我们的担与责。栉风沐雨,砥砺前行。迎着风雨,我们跨越千难万险;披荆斩棘,我们步伐愈加坚定。打造社区文化养老新标杆,我们一直在路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