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推送国内外养老服务政策资讯
来 源:威海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 于 军
威海市民政局聚焦养老领域提振消费核心目标,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创新构建要素驱动、场景升级、产业融合三位一体发展格局,系统性破解“有需求缺供给、有市场缺活力”的养老消费难题,推动养老服务从“保基本”向“促消费”跨越,激发银发经济活力,打造威海养老消费创新样板。
构建三个支撑体系,筑牢消费活力根基
将养老服务消费作为扩内需、惠民生的重要抓手,通过政策集成、资金扶持、机制优化,构建全链条覆盖、多层次支撑的养老消费支持体系。一是创新政策支撑,释放消费潜力。积极落实《关于加力提振消费的实施方案》25条措施,联合财政、商务等5部门出台《威海市促进养老服务消费行动计划》,将居家适老化改造产品纳入家装厨卫“焕新”补贴范围,预计第二批超长期国债支持家装厨卫“焕新”资金总补贴1000万元,将极大拉动居家适老化产品消费。二是健全奖补支撑,激发市场动能。出台《威海市养老服务补助实施方案》,明确全市养老服务发展的财政支持方向,年均统筹省市两级养老服务专项资金5200余万元,对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人才队伍建设、老年福利补助等4大类19个项目实施分类奖补,预计年内带动社会资本投入养老领域3400余万元。落实养老机构水电费减免、税收优惠等政策,累计减免费用2100万元。三是夯实助餐支撑,巩固服务根基。在全省率先建设城乡老年餐桌,实施三年行动计划,累计建成城乡餐桌1058处,日均服务近3万人次,创新推广“公益性+市场化”“睦邻互助+”“机构+”“信用+”等多元老年餐桌模式,推进城乡食堂可持续发展。工作经验两次获评全国农村公共服务典型案例,入选省委、省政府“十大扩需求”典型案例,获《人民日报》、央视《新闻联播》等报道。
升级三个服务圈层,满足多元消费需求
聚焦老年人差异化需求,创新服务模式,打造全周期、多层次的养老服务消费生态,健全覆盖城乡的三级养老服务网络,推动养老服务从“保基础”向“提品质”跨越。一是深耕居家社区圈,丰富消费内涵。依托市级综合养老服务信息平台,整合3562家服务机构资源,提供268项居家服务,日均服务量达4500次,提供上门服务300余万次。建成镇级综合养老服务中心76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914处,织密“15分钟养老服务圈”。创新探索“物业+养老”服务模式,近50家物业公司,推出老伙伴计划、左邻右里乐享生活、照亮健康路等80余个为老服务项目,为1.8万名老年人提供个性化服务,年均带动社区周边消费280余万元。二是做优机构养老圈,提升服务品质。引入山东健康、光大汇晨等社会资本,建成养老机构172家,床位4.1万余张,护理型床位占比达81%,入住老年人1.76万名。开展普惠型机构认定工作,构建“成本差异、收入联动、医养适配”动态定价机制,共认定普惠型养老机构138家,推动全市普惠养老机构收费平均下降10%,机构入住老年人较上年同期增加438人。组织40个养老机构开展“免费试住周”活动,为60周岁以上老年人提供“7天沉浸式体验”,激发潜在消费需求,拉动养老服务消费提质升级。三是拓展智慧应用圈,赋能高效服务。探索建设家庭养老床位,通过“一张家床、一份协议、一次改造”,为5054名老年人设置家庭版的养老床位。印发《“智慧养老院”建设试点实施方案》,重点在智能照护、健康管理、远程监测等场景发力,年内全市将建成至少7家智慧养老院,为老年人提供实时、快捷、高效的智能化养老服务。
融合三个产业引擎,培育消费新增长点
以产业升级为导向,通过重点项目牵引、金融生态赋能、文旅场景激活三大路径,构建“产融结合、多元联动”的银发经济发展体系。一是项目牵引,构建产业发展矩阵。建立银发经济重点项目库,储备康养服务、智慧养老、药品食品等5大类27个项目,实行动态管理、滚动更新,精准对接市场需求,形成“投资—产业—消费”良性循环,为银发经济长期发展注入动能。二是金融赋能,提升多维消费体验。创新开展“蓝色康养·幸福银龄”金融专项行动,构建“465”服务体系,深耕养老金金融、养老服务金融、养老产业金融、养老金融生态四大领域,构建涵盖账户、策略、权益、网点、队伍、平台的“六边形”服务矩阵,打造养老产业园区、温泉养生园区、休闲养生社区、家庭农场、特色化适老社区的“五彩养老产业蓝图”。推出“稳岗信贷”专项产品,单户授信额度达3000万元。目前,金融机构已为17家养老机构累计授信1.53亿元,用信率达93%,有效化解产业融资难题。三是文旅融合,打造银发消费新场景。依托“千里山海自驾旅游公路”等特色资源,开发康养休闲、激情岁月等30余条精品旅居线路,打造爱莲湾、那香海、五渚河等高端康养社区,推动文旅、地产与养老产业深度融合。创新“候鸟式”旅居养老模式,年接待旅居老年人10万余人次,培育“幸福威海·康养福地”特色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