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福利中国】在领悟"两文"蕴藏的中华养生智慧中创新中国康养产业
最新动态
【福利中国】在领悟"两文"蕴藏的中华养生智慧中创新中国康养产业
2025-09-082
中国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
(微信号:CASW-CASW)

为您推送国内外养老服务政策资

文章来源:2025年第4期《福利中国》杂

来 源:中国老龄科研中心原主任 王深远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增强老年人福祉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一》)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养老服务体系发展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二》)是指导我国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调发展的重要文件。从两份文件中提炼、挖掘国家战略应对层面蕴含的中华养生智慧,对于发展中国特色康养产业至关重要。

现代治理手段中的传统养生思维

一是“治未病”思想引领健康关口前移。《黄帝内经》“上工治未病”的预防观,在《意见一》中被具象化为“发展健康管理类产品”“推动老年用品研发应用”(《意见一》第三条)。文件强调“强化老年人健康素养提升”(《意见二》第十条),正是对“未病先防”理念的现代呼应。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29.7%,但老年群体仍是短板,亟须通过文化浸润提升其主动健康意识和管理能力。

二是“天人合一”思想指导环境与身心共养。道家“道法自然”、儒家“仁者乐山”均蕴含环境养生的精髓。《意见二》明确提出“推动建设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银发经济产业园区,打造康复辅助器具、健康促进、养老照护等产业集群”(《意见二》第七条),并强调“推进公共环境无障碍和适老化改造”(《意见二》第五条)。截至2023年年底,全国累计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16.7万个,惠及居民超2900万户,其中适老化改造是核心内容。这本质上体现的是在现代社会中重构“天人和谐”的养老居所。

三是“形神共养”塑造综合服务体系。中医强调“形神一体”,养生需身心并重。《意见二》要求“大力发展老年教育、老年旅游、老年体育、老年精神关爱等服务”(《意见二》第八条),构建“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意见二》总目标)。这超越了单一的身体照护,指向精神慰藉、社会参与、价值实现的“全人关怀”,正是传统“修身养性”思想在制度层面的升华。

构建蕴含中国养生智慧的现代康养生态

以中国传统养生智慧为指导的康养产业蕴含着丰富的人文、自然、民俗文化及农耕生活理念,呈现场景丰富、业态多元的特色,贵在创新。要让传统文化精髓真正成为康养产业的灵魂,需在传承与创新中探索深度融合发展路径。

一是在产品服务创新上,要萃取精华,古为今用。体现在个性化养生方案上:基于中医体质学说、子午流注等理论,结合现代基因检测、大数据分析,可以更好地为老年人定制涵盖饮食、运动(如个性化太极/八段锦)、情志、起居的全周期养生方案。体现在文化体验空间上:在养老社区、康养小镇中嵌入“中医养生馆”“国学书院”“传统工坊”,可以让老年人在沉浸式文化场景中得到修身养性。体现在智慧赋能传承上:开发VR/AR沉浸式中医经络教学、太极互动指导App、AI驱动的个性化食疗推荐系统,让古老智慧以更直观、便捷的方式触达老年人。

二是在产业模式升级上,跨界融合,价值共生。“社区+文化康养”方面:依托《意见二》提出的“构建一刻钟居家养老服务圈”(《意见二》第四条),在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嵌入“社区书院”“太极角”“养生厨房”,可以将文化养生服务送到家门口。如上海“长者运动健康之家”模式,融合传统健身功法指导,已覆盖全市16个区。在“文旅+康养”方面:结合《意见一》“拓展旅游服务业态”(《意见一》第三条),在生态资源优越区,可以打造融合道家养生、禅修静心、中药种植体验的特色康养目的地。如浙江莫干山的“裸心谷”、广西巴马的长寿养生旅游。在“智慧+中医康养”方面: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的中医健康管理平台,提供远程辨证、智能舌面诊、线上养生课程、中药配送等服务,能够扩大优质中医康养资源的覆盖半径。

三是在标准与人才上,固本培元,筑牢根基。突出建立“中国标准”:在《意见一》“完善老年用品标准体系”(《意见一》第三条)基础上,亟须制定融合中医养生理念的康养服务评估标准、文化康养项目规范、智慧康养产品适老性标准,避免简单西化。注重培育复合人才:落实《意见二》“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意见二》第十条),重点培养既懂现代老年医学、护理学、心理学,又精通中医养生、传统文化(如太极拳师、养生指导师、老年社工)的复合型人才。同时还应鼓励高校开设“康养文化”交叉学科,支持传统养生技艺传承人参与养老服务。

融合创新中的挑战与未来展望

当下,由于对传统养生理念的现代化阐释与转化不足,存在服务标准化与个性化平衡、复合型人才短缺等问题,甚至部分项目还存在“文化噱头化”“传统元素简单堆砌”等问题,制约着“灵魂”与“躯体”的完美融合。适应现代化进程中亿万老年人的品质需求,康养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必须牢牢锚定中华养生智慧这一灵魂:在价值层面,应当超越单纯“延年”的片面认知,追求“天年”境界下的生命质量与精神富足,使康养成为传承文化、安顿心灵的载体。在路径层面,推动传统养生智慧与现代科技、管理模式、服务标准深度融合,催生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中国方案”。在目标层面,最终实现《意见二》所期许的——“让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意见二》指导思想),这是中华孝亲敬老传统美德在新时代最温暖的体现。

中华养生文化,如同一条穿越千年的智慧长河,其“天人合一”的整体观、“阴阳平衡”的和谐观、“治未病”的预防观、“形神共养”的生命观,为应对人口老龄化这一全球性挑战提供了独特的东方答案。《意见一》与《意见二》的出台,不仅是对产业发展的宏观规划,从中华文化自信的视角,更是对民族文化基因的唤醒与赋能。当康养产业的根基深植于传统文化的沃土,当现代服务体系浸润着古老养生智慧的精髓,中国式养老、银发经济方能真正实现从“生存型”向“品质型”“体验型”“幸福型”的跃升,必将让亿万银龄长者在文化传承中延展生命的宽度与温度,于耄耋之年依然能体悟“从心所欲不逾矩”的从容境界——这不仅是产业的繁荣,更是中华文明对生命尊严的至高礼赞。


来源:(中国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

中国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
福泽社会,利益民生
期待您的关注与分享
小编提示:如想了解我们更多信息,点击以下链接>_<
中国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官方网站二维码:
办公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南街48号中彩大厦11层
电   话:010-56176809
邮   编:100054
官方网址:www.caswss.org.cn
微信公众号:CASW-CASW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