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福利中国】扩大老年人社会参与 积极贡献"银发力量"
最新动态
【福利中国】扩大老年人社会参与 积极贡献"银发力量"
2025-08-121
中国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
(微信号:CASW-CASW)

为您推送国内外养老服务政策资

文章来源:2025年第3期《福利中国》杂

来 源:中国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会长、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副院长 吴玉韶

2025429日,民政部等19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支持老年人社会参与 推动实现老有所为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9年,支持老年人社会参与的政策法律环境初步建成,阻碍老年人继续发挥作用的不合理规定清理完成,“银龄行动”等老年人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基本形成,老年人教育、文化、体育服务供给更加高效,老年人社会参与能力逐步提升;到2035年,老年人社会参与服务体系更加健全,适合老年人的多样化、个性化就业岗位更加丰富,积极老龄观成为全社会共识,老年人力资源得到有效开发利用,老年人作用发挥更加充分。习近平总书记去年两次对老年人社会参与作出重要指示,去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勉励“银龄行动”老年志愿者代表时指出:“希望广大老年朋友保持老骥伏枥、老当益壮的健康心态和进取精神,既要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又要老有所为,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银发力量’”;去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又对上海杨浦区“老杨树宣讲汇”回信强调:“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希望你们继续讲好身边的生动故事,带动更多市民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积极参与城市建设和治理,共建和谐美丽城市,共创幸福美好生活。”这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老有所为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 20249月,全国老龄委时隔20年再次印发《关于深入开展新时代“银龄行动”的指导意见》,专题部署新时代“银龄行动”,引导广大老年人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银发力量”。

一、老年人社会参与是积极老龄观的核心内涵

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核心要义是积极,而老有所为是积极老龄观的核心内涵。传统的老龄观认为,老龄化是人的生理和心理的必然衰退。美国老年学家卡明和亨利的脱离理论认为,脱离是老龄化过程最主要的结果。而从传统老龄观到积极老龄观,其实就是让老年人从“脱离”社会转向“参与”社会。联合国提出的积极老龄观的三个要素是健康、保障、参与,参与是其中最重要的要素。随着人均预期寿命的提高,老年人口不断增加以及科技进步,需要以更积极的方式重构老龄化,所以应当鼓励老年人参与社会,开发老年人力资源,真正将老年人从负担变为资源,实现人口第二次红利,是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

我们国家的老年人参与意愿非常高,第五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表明:我国49.5%的老年人愿意参加互助养老。分城乡来看,城镇45.9%的老年人愿意参加互助养老,农村53.8%的老年人愿意参加互助养老。另外,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受教育水平与健康水平也呈现出双提升的新态势,这意味着老年人的人力资源更加丰富。

但是,目前我国老年人劳动参与率总体偏低。中国社科院的程杰和李冉(2022)利用2016年城市劳动力住户抽样调查(China Urban Labor Survey, CULS)数据计算,我国退休人口的劳动参与率仅为4.2%65岁及以上老年人劳动参与率仅有1.8%,远低于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以日本为例,日本劳动参与率很高,6064岁劳动参与率为68.8%6569岁劳动参与率为46.6%7074岁劳动参与率为30.2%75岁以上劳动参与率为9.8%。为保障老年人参与社会劳动,日本2013年修订了《继续雇佣制度》,要求企业为6070岁老年人提供就业机会,2021年将退休年龄延迟至70岁。

二、老年人社会参与是健康老龄化的有力支撑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老龄化也是三个要素: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这三个要素里面特别重要的是第二、第三要素,这两个要素跟老年人社会参与密切相关。世界卫生组织2015年发布的《关于老龄化与健康的全球报告》将健康老龄化重新定义为:发展和维护老年健康生活所需的功能发挥的过程;健康老龄化不是没有疾病,对于大多数老年人来说,维持功能发挥最为重要,功能比年龄更重要。

研究表明,6069岁低龄老人,思维能力保持着普通人智力高峰期的8090%,部分人的智力和创新力甚至会进入一个新的高峰期。研究与实践也表明,老年人社会参与和自我的身心健康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参与越活跃,身心健康状况反而越好。北京大学课题组在《柳叶刀》杂志发表的重大报告《中国的健康老龄化之路》一文中称:“社交活动有助于降低一些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降低抑郁症发病风险和失能风险,提高认知功能、生活幸福感和获得感。倘若患病后的老年人仍可以自己做饭、外出和活动,这对维持其认知和身体活动功能而言非常重要。”所以,我们要以健康老龄化重新反思生命历程。我国的养老事业重点放在对老年人失能期的照护上,这几年开始关注临终期,失能期一般只有几年,临终期更短,只有短短几个月。而最能体现健康老龄化和积极老龄化的是衰落期,干预好衰落期就能最大限度压缩失能期乃至临终期。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艾伦·朗格教授在《专注力与岁月对抗的力量》一文中创造性地提出“可能性心理学”。其核心观点为“衰老是一个被灌输的概念”,结论为“专注力是对抗岁月的力量。”英国著名的哲学家罗素说:“强烈的爱好让我们免于衰老。”

国外的大量研究表明,有没有目标感的老年人患病率死亡率都是不一样的。美国芝加哥拉什大学医学中心的研究发现,生活中有很强目标的老年人,患大面积脑梗死的可能性要低44%。日本也有研究证明,有目标且积极付诸实现的老年人,早亡风险比其他人低50%

人到老年,特别容易产生无意义感和无价值感,要找到老年人生活的支点,就是要找到老年生活的意义。设立目标是老年生活的第一步。意义伴随着目标而来。

美国医生托马斯认为养老院有三大瘟疫:厌倦感、孤独感和无助感。他在疗养院做了一个实验,为疗养院注入新生命:2只狗、4只猫、100只鸟,一群兔子,一群下蛋鸡,还有数百株室内植物,开辟了菜园和花园,让老年人力所能及参与养护动植物行动,两年后发生了巨大变化:老人处方量下降一半,针对痛苦的精神类药物更为明显,总的药品开销中是对照机构的38%,而死亡率则下降了15%。 

从这个实验可以看出,失能失智的老人参与社会劳动都有这么大作用,更何况我们低龄健康的老人。心理学认为,老年人的幸福感有三个来源:一是自主感(自由)、二是能力感(掌控)、三是联结感(交际)。因此,我认为,让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是健康老龄化最为重要的抓手。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编了几句顺口溜,“养老养老,越养越老”“干活干活,越干越活”“工作学习和参与,是最好的养生养老”。

三、老年人社会参与是养老服务力量的重要补充

“物不是问题,人才是问题。”在老龄化、技术变革、产业迭代、商业革命等的大趋势下,房产和物业总体进入过剩阶段。养老“硬件”将来不是问题,“软件”将是大问题。人才短缺是制约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瓶颈性问题,而且是全方位的,不仅缺护理员,更缺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日本的养老协会给出了一个惊人的数据,日本的养老从业人员全面老化,而且老化的速度非常快,从2008年—2020年,日本上门护理员、设施员工、服务提供负责人、生活顾问、看护员工、养老经理人全面老化,12年平均老化了6岁,每年老化半岁。

我们国家没有全国性的统计数据,但我们的养老护理员也在老化。以去年在江苏调查的数据为例,江苏全省养老护理员有6万人,但是60岁以上的护理员达到1.5万人,占护理员总数的25%

因此,要解决养老人才短缺的问题除了鼓励大量年轻人加入以外,有一支非常重要的力量——低龄健康的老年人。我国的老龄化进程尽管速度很快,但目前还不是最严峻的时候,因为我们现在是以低龄化为主的老龄化。到2024年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为3.1亿人,占总人口的22%,其中65岁以上2.2亿人;6064岁老年人为9008万人,占29%6069岁低龄老年人占老年人比重超过55%

新时代新养老,应让老有所为与老有所养相结合,以促进老年人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老年人不只是被动接受服务的客体,也是主动提供服务的主体,老年人心灵之间的距离最短。这些年,我们在老龄工作实践当中做了很多让老年人参与的项目,如空巢巡访、时间银行、互助养老、“银龄行动”等都取得了很好成效。特别是基层的老年协会作用很大,老年协会不仅可以在养老当中发挥作用,在社会治理、在精神文明建设当中也同样发挥了很大作用。基层老年协会是政府在老龄扶持项目中花钱最少、效益最好的项目。

解决老年人社会参与瓶颈性问题应从四方面入手:一是转变观念,从年轻型社会到老龄型转变,从老有所养到老有所为相结合;二是建构制度,老年参与要从限制到鼓励,破除就业、工伤、保险等限制,“全面清理阻碍老年人继续发挥作用的不合理规定”;三是搭建平台,如“银龄行动”、“银龄教师”、老年人才交流平台等;四是培育组织,老年人社会参与要实现组织化,要大力发展老年参与社会组织。 

总之,扩大老年人社会参与具有广阔的前景。最后,我用一句敬老格言跟大家共勉:“种田得谷,敬老得福”。


来源:(中国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

中国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
福泽社会,利益民生
期待您的关注与分享
小编提示:如想了解我们更多信息,点击以下链接>_<
中国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官方网站二维码:
办公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南街48号中彩大厦11层
电   话:010-56176809
邮   编:100054
官方网址:www.caswss.org.cn
微信公众号:CASW-CASW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