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行业动态】农村养老“青岛模式”绘就银龄幸福新图景
最新动态
【行业动态】农村养老“青岛模式”绘就银龄幸福新图景
2025-08-062
中国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
(微信号:CASW-CASW)

为您推送国内外养老服务政策资

莱西市全家屯一村低龄助老龄帮扶活动

青岛市职业技能大赛养老护理员赛项在莱西市姜山镇召开

西海岸新区王台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管理员杨洁为老人量血压

“大叔,今天咋没看您上街拉呱?我来看看您!”莱西市姜山镇全家屯一村57岁的全文帅带着笑容走进71岁独居老人全文建的家门。依托村里组建的12个“低龄助高龄”银龄帮扶组,像全文帅这样的低龄健康老人成为邻里守望的“主力军”,为高龄、失能或独居老人提供代购、陪医、助洁等服务。

在近期出台的《青岛市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中,明确未来三年将完善农村养老设施功能、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养老。7月24日,青岛市民政局印发《青岛市农村互助养老服务工作方案》,聚焦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因地制宜发展农村互助养老服务,提出在全市农村推广互助养老模式,构建“城市助农村、低龄助高龄、健康助失能、积分换服务”的可持续机制,提升农村养老服务质量。

近年来,面对农村老龄化加剧、青年外流、养老设施薄弱的共性挑战,青岛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发展农村养老服务的指导意见》等中央文件精神,以系统化思维破解养老难题,构建起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志愿服务和互助共享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探索出一条具有北方农村特色的养老服务路径,让农村老人的热乎饭、有人陪、遇事有帮手等朴素愿望照进现实。

1

县域体系筑基:

四级网络织密“幸福保障网”

“附近有养老院,镇上有养老服务中心,村里有服务站,还有人到家里给我们上门服务,养老是真的不愁了。”莱西市日庄镇82岁的张大爷笑着说。作为全国县域养老服务体系创新试点市,莱西在全国59个试点县区市中期评估中斩获第一,其“四级网络”模式成为标杆。

莱西市构建的“市—镇—村—家庭”四级养老服务网络,实现了养老服务从“碎片化”到“系统化”的跨越。

“我们将37条基本养老服务清单细化为可量化的服务菜单,老年人的基本服务变得更加清晰明了。”莱西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开发“莱西市智慧养老服务监管平台”“青云”微网格服务平台,实现数据汇总、流程调度、服务结算、补贴发放等管理,监管平台老人建档累计3.5万余条。在河头店镇、日庄镇、院上镇3处青岛市基层赋能试点乡镇中,5万余名老年人的服务需求被提前摸排,实现从“人找服务”到“服务找人”的转变。

莱西制定“1+N”政策体系,以《关于推进基本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为核心,配套25项养老服务补贴实施办法。资源整合让服务更可持续,将全市18处闲置教育资源改造为养老服务中心和服务站,满足了农村及偏远地区更多老年人的基本养老服务需求;与山东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合作培训养老护理员,落实岗位津贴激励从业人员。这种“盘活存量、专业运营、政策托底”的模式,让县域养老既“兜得住”又“可持续”。

2

互助养老聚力:

熟人社区激活“银发生产力”

青岛充分发挥农村熟人社会优势,以互助养老为重要抓手,有效破解服务力量不足的难题,让农村养老更有温度、更具活力。

莱西市姜山镇全家屯一村,共有60岁以上老人261名,其中独居、空巢老人占比超过40%。针对这一情况,村里成立“银龄精准结对帮扶组”,按照“两人帮一人”的原则,组织身体康健的低龄老人与高龄、失能老人结成帮扶对子。目前,12个互助小组已覆盖24名高龄老人,为他们提供代购生活用品、陪同就医等贴心服务。“我们身体还算硬朗,能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减轻年轻人的负担,省得他们总是挂心家里的老人。”60岁的志愿者王阿姨笑着说。村里每月还会评选“银龄互助之星”,充分调动低龄老人参与互助的积极性。

积分制的引入,为互助服务可持续发展注入动力。西海岸新区中康爱邻里智慧医养服务有限公司联合周边玩具厂,为老人开展毛绒玩具缝制技能培训,产品通过“养老服务大集”和非遗商户代卖。

这种“时间换积分”模式,让老人凭手艺兑换就餐、就医等服务,实现“老有所为”。西海岸新区藏马山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的陈洪文对此深有感触。79岁的他有一个搁置多年的手艺——用高粱秆编织“盖帘”,通过“积分换服务”,这门手艺又活跃了起来。“编一组盖帘能换30积分,够在食堂吃三天饭了。”陈洪文说。

3

助餐服务破题:

小食堂撬动“大民生”

中午11点,胶州市铺集镇沙河村“孝老幸福食堂”飘出饭菜香,86岁的刘大爷被志愿者搀扶着入座。“这里的饭菜花样多,经济实惠。”老人边吃边竖起大拇指。

农村助餐的核心难题是“既要吃得起,又要办得久”。青岛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可持续模式,胶州市铺集镇的实践颇具代表性。该镇结合当前实际,出台了《铺集镇养老服务站管理办法》,从人员管控、菜品标准、监督监管等方面做出明确要求,20处“孝老幸福食堂”通过“政府补一点、集体兜一点、个人出一点”的多元机制实现收支平衡。当地通过“降本增效”破解难题:镇共富公司统一采购食材节约20%成本,党员志愿者服务减少人工支出,闲置场所改造降低租金成本。

值得一提的是,党员、公益岗、志愿者组成服务队,专门为腿脚不便的老人送餐上门。“我们发动志愿者,构建起‘食堂集中供餐+志愿者上门送餐’的服务网络。”铺集镇副镇长高超介绍,这一模式让助餐服务覆盖率从11%提升至18%,日均服务老人1800人次,让更多老人吃上热乎饭、暖心饭。

食堂不仅解决吃饭问题,更成为基层治理的新平台——这里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已开展“德孝宣讲”60余场,村民自编自演的《孝老幸福食堂好》等节目广受好评。“一顿饭不仅暖胃,更暖了民心。”食堂负责人说。

4

城乡融合赋能:

资源流动破解“不均衡”

“大爷,我来给你打扫一下房间。”在西海岸新区王台街道井头村,43岁的护理员宋伟走进73岁的孤寡老人刘正奎家,利落地干起了活。宋伟所在的西海岸新区供销集团青鸟颐养养老服务公司,有农村护理员300多位,大多是40到50岁的女性。她们利用农活间隙,为同村或邻村的孤寡、失能、空巢老人提供上门服务。截至目前,西海岸供销集团已为480位一类困难老人提供上门送餐、体检、清洁等服务,让专业养老服务延伸到“家门口”。

据了解,西海岸新区创新实施的“1+N+6”养老服务模式——每个镇街建设1处综合服务中心,辐射周边N处养老驿站,为老年人提供助餐、助医、助浴等“六助”服务。目前,西海岸新区已建成359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驿站)。

医养融合让农村健康保障更有底气。新区20家养老机构内设医务室,3家为医院内设养老院。

从体系建设到模式创新,青岛农村养老的实践勾勒出清晰路径:以政府主导搭建框架,以社会参与填充内容,以文化传统凝聚力量。青岛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农村养老不是单选题,而是政府、社会、市场协同作答的多选题。青岛的答案,就是让每个农村老人都能安享幸福晚年。” 



来源:(青岛民政

中国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
福泽社会,利益民生
期待您的关注与分享
小编提示:如想了解我们更多信息,点击以下链接>_<
中国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官方网站二维码:
办公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南街48号中彩大厦11层
电   话:010-56176809
邮   编:100054
官方网址:www.caswss.org.cn
微信公众号:CASW-CASW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