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农村养老专家谈?】徐佳增:农村养老之我见
最新动态
【农村养老专家谈?】徐佳增:农村养老之我见
2024-07-0211
中国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
(微信号:CASW-CASW)

为您推送国内外养老服务政策资

农村养老之我见

浙江省老年服务业协会会长 徐佳增

近日民政部联合多部门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农村养老服务的指导意见》,该文件就深入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发展农村养老服务作出安排部署,读后感触颇深。

该文件体现了对农村养老的共性认识和特质把握,强调了对农村在地资源的充分利用,不脱离实际,不好高骛远,有指导性。多年养老服务相关调研让我切身体会到,即使同为农村环境,国内各地域亦是差异极大,比如浙江省就存在浙北浙南大不同,山区平原大不同,东部西部大不同,哪怕在均衡度相对较高的地市,也存在很大的区域差异。文件全局性强,同时原则性也强,但在贯彻执行过程中,因地制宜、对症施策的挑战是很大的,对基层干部的能力素质要求是很高的。
在本人看来,农村养老问题的解决,可看作放大版的脱贫攻坚,是共富先行中最艰巨最长远的考验。
一、农村养老现状
从事养老工作至今,深切感受到国内养老服务发展最大的痛点在广袤农村和广大农村老人,最难的养老环节在农村,最苦的老龄群体在农村,最值得养老事业下功夫花力气发展的也是农村。农村养老服务发展之难,十倍于城市,收入低,设施差,成本高,观念滞后,家庭弱化等等问题,无一不阻碍着农村养老跟上整体社会服务发展速度。
1、农村老龄化程度高
随着城市化进程,人口迁移整体呈现出由农村到城市、由经济欠发达地区到经济发达地区的趋势,人口迁移的主体是青壮年人口,农村人口走向老龄化、高龄化。农村老龄化程度已经远远高于城镇,数据显示,农村老年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比重高于城市,达到了23.81%,而城市仅为15.82%;同时,高龄化水平持续升高,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占乡村人口的比重为3.2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农村地区的老龄化及高龄化水平持续升高,对农村养老和医疗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农村空巢独居老人占比更大
伴随着农村老龄化进程的是空巢化,据统计,我国农村空巢老人数量已经超过1亿,占全国老年人口的40%。由于子女长期不在身边,农村空巢人老的生活条件普遍不尽如人意,缺乏照料和陪伴,缺乏医疗保障,由于长期缺乏关爱,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在农村空巢老人群体中非常普遍,他们往往感到失落和无助,对生活失去信心。农村空巢老人问题的加剧来自于家庭因素、社会因素和经济因素等多重困扰,家庭架构变化、代际沟通障碍、帮扶体系羸弱、收入水平较低、土地流转政策等等因素,让农村空巢老人成为了改善农村养老服务过程中的棘手内容。
3、农村老人刚性需求集中
当前社会为老年人提供的服务,要么供不应求,要么供给与需求错位,都导致老年人的生活需求不能得到满足。因此,了解农村老年人的生活需求,是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基础性工作。现实中,无论是在理论研究还是在老年工作实务方面,普遍存在重视经济需求而忽视老年人其他需求的情况。
相对城市老人,农村老人服务需求更为刚性,更集中在失能失智老年人的基本生理照护需求。同时,农村老年人也有其特殊的需求,比如老年人的劳动需求。活到老,干到老”是农村许多老年人的生活态度。身体健康的老年人即使到了80多岁,也还在地里做力所能及的农活。有些人看来,老年人坚持农业劳动反映的是他们生活艰辛,但实际上,大部分老年人选择农业劳动,更多是满足精神寄托需要。他们通过劳动收获农产品,实现了一定程度的自给自足,同时还收获了自豪感和成就感,在劳动中体验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但是,老年人劳动需求常常被限制或被剥夺。一种情况是来自子女的限制,有些子女不理解农业劳动对老年人的意义,从爱护老人出发,不让老人种地,把土地流转给其他人。另一种情况是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土地指标要农民上楼,消灭了农家院落,使老年农民远离耕地,失去农业劳动条件。
再者,由于农村长期的物质匮乏,人们普遍更关注对老年人的经济支持和物质照料,而忽视精神慰藉。现有关于精神慰藉的研究和实务,大都集中在生活不能自理的高龄老人,对生活能够自理的老年人的精神慰藉问题关注程度不够。随着全面小康的实现和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农民家庭收入和农村养老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大部分农村老年人的经济需求一般能得到满足。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农民家庭代际分离、传统孝道观念弱化、村庄共同体解体,农村老年人面临的情感孤独和精神空虚问题凸显。因此,如何满足农村老年人精神慰藉需求,是乡村养老需要面对的时代课题。
4、农村老人不愿意离家养老,而家庭养老功能加速弱化
农业社会、乡村文化、乡土情节等中国传统文化是我国农村生活,特别是农村老年人生活的精神内核。这让广大农村老年人默认着养老不离家,养老不离村的养老生活框架及“养儿防老”式的家庭养老模式。但是在当下的农村,传统农村大家庭逐步解体,子女婚后与父母两地分别居住的生活方式由城市向农村蔓延,以亲子共住为依托的家庭养老功能正在弱化。由于青壮年人口加速向城市流动,农村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程度相较于城市地区更加明显。对于农村老人老说,一辈子习惯了熟人社会和乡村生活的农村老人,较难适应城市生活,更难适应养老院相对枯燥、疏离的氛围。
5、农村老人自身具备的养老经济基础差
无论是社会养老、家庭养老,还是储蓄养老,都不足以给农村老年人提供相对体面的生活,老年人不得不继续参加劳动,被迫处于一种延迟退休状态。据数据统计,农村老年人的人均社保收入、人均私人净转移支付、人均储蓄财产净收入三者累计数据,远低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在养老收入不能维持基本生活的情况下,农村老年人不得不继续参加劳动,且劳动强度还不低,这种劳动收入要占到个人总收入的三分之二以上。可见,在城乡二元养老体系下,农村老年人很难实现真正的“养老”,持续工作以维持基本生活需求才是真实生活状态。根据数据分析,从经济角度看,中国农村养老存在一个“古稀陷阱”:老年人劳动能力不均衡下降导致农村7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体处于一种收入既低、分配又不平等的“陷阱”中,且缺乏内生动力摆脱出来。若不能继续劳动,现有农村基础养老金远不足以支付入住养老机构费用,对收入不高的农村子女也是很大负担。
与城市老年人一样,农村老年人也为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全部青春和力量,让他们在晚年还要依靠参加繁重的体力劳动维持生计,既不公平,也不合理。
二、制约农村养老服务发展的瓶颈
1、养老观念相对滞后
由于历史、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农村地区的养老观念普遍较为落后,这不仅制约了农村养老事业的发展,也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依赖子女养老。在传统观念中,子女被视为父母养老的主要依靠。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家庭结构的变化,子女往往难以承担全部的养老责任。这种过度依赖子女的养老观念,不仅增加了子女的负担,也限制了老年人的自主选择和生活质量。
传统观念束缚。农村地区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一些老年人仍然坚持“养儿防老”等陈旧观念。他们认为,只有通过生育儿子才能确保晚年的生活保障。同时,“养老不离家不离村”等传统观念也加剧了农村空巢老人数量的增加,加大农村养老环境的改善的难度。
忽视养老服务。许多农村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知之甚少,甚至存在一些误解。他们认为养老服务是富人的专利,与自己无关。这种观念导致他们错过了许多可以改善生活质量的养老服务,如养老院、日间照料中心等。
养老方式单一。在农村地区,养老方式往往比较单一,主要依靠家庭养老。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家庭结构的变化,单一的家庭养老方式已经难以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因此,需要探索多样化的养老方式,如社区养老、互助养老等。
2、结构布局不尽合理
现有农村养老服务布局尚存结构问题,需进一步根据实际情况和真实需求改进。
服务设施分布不均。在农村地区,养老服务设施分布不均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一些偏远地区和贫困地区养老服务设施匮乏,难以满足老年人的基本需求。而相对富裕的地区则可能存在设施过剩、利用率低的情况。
缺乏统一规划管理。农村养老服务缺乏统一规划管理,导致各地服务发展不均衡、资源浪费和效率低下。缺乏整体规划使得农村养老服务难以形成合力,难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
服务功能不全面。当前农村养老服务的功能相对单一,主要集中在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方面。而精神慰藉、文化娱乐等方面的服务则相对匮乏,难以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需求。
专业队伍匮乏。农村养老服务专业队伍匮乏,服务质量难以保障。由于工作环境、待遇等方面的原因,许多专业人才不愿意到农村从事养老服务工作,导致农村养老服务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服务项目单一化。农村养老服务项目过于单一,缺乏创新性和个性化。许多服务项目只是简单地照搬城市模式,没有结合农村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和文化背景进行设计和优化。
3、农村地广人稀,服务成本投入量大,而老人消费能力偏弱,专业化服务难以持续
农村地区地域辽阔,人口分布相对稀疏,这一特点使得养老服务在农村地区的开展面临诸多挑战,其中最为突出的便是成本投入问题。
设施建设成本高昂。农村地区建设养老服务机构需要覆盖更广阔的区域,这就导致了设施建设成本的增加。同时,由于农村地区的交通条件相对较差,这也增加了建设和运营养老机构的难度和成本。
运营维护成本较高。农村养老服务提供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运营和维护。此外,由于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服务提供者的收益也相对有限,这进一步加大了运营维护的成本压力。
服务质量提升难度大。由于成本投入的限制,农村地区的养老服务在提升服务质量方面面临着较大的困难。服务提供者往往难以投入足够的资源用于提升服务设施、改善服务环境、提高服务人员的专业素养等方面,从而影响了服务质量的提升。
同时,更大的难点是农村老人普遍农村老年人普遍习惯节俭,消费观念不强,支付能力不足,乐意接受免费服务,但很难接受自费服务。当其有限的收入需要兼顾刚性开支和风险储蓄时,很难再用于改善型、服务型消费。农村老人子女相对收入偏低,且主流观念很难为父母“不必需”的消费买单。
4、供需匹配不佳,服务精准度不高
从需求方面来看,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呈现出多样化和个性化的特点。然而,由于养老服务供给不足和精准度不高,难以满足老年人的实际需求。一些老年人可能更需要医疗康复服务,而另一些则可能更注重精神慰藉和社交活动。然而,现有的农村养老服务往往无法提供足够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选择。农村老年人养老需求表达不足,很多长期被忽视,且其需求明显有别于城市老人。起步于城市的养老服务组织在进入农村居家养老领域时普遍存在认知准备不足、排摸对接不准、服务成本高、沟通交流难等问题,需要探索出一套适合农村的运营模式。
从供给方面来看,农村养老服务面临资源不足、地域分布不均等挑战。由于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投入养老服务的资金、人力等资源有限,导致养老服务设施的建设和运营受到制约。同时,由于农村地域广阔,人口分布分散,使得养老服务的覆盖和普及面临困难。
服务精准度不够高还体现在对老年人需求的识别和满足上。由于缺乏有效的需求调查和评估机制,养老服务提供者往往难以准确了解老年人的真实需求,导致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足。同时,一些地区的养老服务可能存在重基本生活保障建设、轻精神保障建设的问题,这也影响了服务的精准度。
5、服务难以保障,政策支撑不足
农村养老要素保障落后主要体现在资金、人力和设施等方面。由于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财政投入有限,导致农村养老服务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同时,农村地区的人口外流现象严重,年轻人更倾向于前往城市发展,使得农村养老服务面临人力资源短缺的问题。此外,农村养老服务设施普遍简陋、落后,难以满足老年人的基本需求。
服务基础性支撑不足也是农村养老服务面临的一大挑战。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养老服务网络不健全,缺乏统一的管理和协调机制,导致服务资源分散、利用效率低下;二是养老服务标准化、规范化程度不高,服务质量参差不齐,难以保障老年人的权益;三是养老服务信息化水平低,缺乏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来支撑服务的高效运营和精准匹配。
三、推动农村养老服务可持续发展的几条建议
1、优化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布局
农村养老服务发展,特别是养老服务设施布局,应走出一条有别于城市养老的新路子。一是县域统筹,要以区县为单元一体规划布局农村养老设施和服务体系,尤其是医疗康复、专业照护、心理支持等专业资源,要通过城乡一体贯通、乡镇互补互通、机构连锁联通,实现以城带乡、统筹调配。二是镇域打包,以乡镇为单元,将养老机构、服务中心、上门服务项目等整体打包,招标确定一家实体机构运营,乡镇规模较小的可以由区县分片区联合招标,以提高服务规模、优化资源调配,促进区域服务均衡普惠。三是村域定制,将养老服务融入现代乡村治理网格,结合村域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开展养老服务,将个性化服务精准延伸到村民个体。
同时,要加大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的支持。结合农村养老服务具体的需求,通过多方资金筹措,将老破小、未取得运营资质的农村养老机构(站点)按规范要求进行改建,以民办公助,公建民营、专业服务团队运营等多元化管理模式,打破原有的碎片化运营管理模式,推动农村养老机构、社区服务、居家上门服务一站式运营,对农村养老服务机构(站点)老人进行全生命周期的运营服务管理,同时希望政府给予政策上补贴,满足农村老年人就近就便养老需求。农村文化礼堂和村党员活动中心作为乡村社区的重要公共设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教育功能,确实应该向老年人开放。这不仅能够满足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也能促进社区内部的和谐与凝聚力。现有建成的农村文化礼堂通常具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展示地方特色文化的功能。向老年人开放,意味着他们可以在这里参与到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中,如观看传统戏曲、参加书法绘画班、聆听文化讲座等。这不仅丰富了老年人的晚年生活,也让他们有机会传承和弘扬乡村的优秀传统文化。此外还有村党员活动中心,本党员进行组织生活、学习交流的重要场所,向老年人开放,可以让他们了解党的政策和国家大事,增强他们的政治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同时,老年人作为乡村社区的重要一员,他们的经验和智慧对于社区发展具有宝贵的价值。通过参与党员活动中心的活动,他们可以积极为社区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此外,向老年人开放农村文化礼堂和村党员活动中心,还有助于增进老年人与其他村民的交流与互动。这不仅能够缓解老年人的孤独感,也能增强社区的凝聚力,促进乡村社会的和谐发展。
再者,加强农村养老信息平台建设,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借助专业团队的信息平台构建起面向农村居家老人、社区及养老机构等的信息服务,切实推进“家园互融+N”服务模式,为农村地区的老年人提供便利化的养老基础服务。同时,在老年人身体状况不断下降的同时,将智慧养老服务与基础医疗相结合,为老年人提供定期身体健康检测、健康咨询服务和医疗服务,落实“线上+线下”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和养老服务设施建设。
2、切实解决农村老人的刚需
应关注农村老人的基本生活保障。由于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许多老人的收入水平较低,甚至处于贫困状态。因此,政府应加大农村养老保障的投入力度,提高农村养老金的发放标准,确保老人基本生活无忧。同时,可以建立针对农村贫困老人的救助机制,为他们提供必要的生活补助和医疗救助。
农村老人的医疗健康需求也是一大刚需。农村地区医疗资源相对匮乏,医疗设施和服务水平有限,这给老人的就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因此,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提升农村医疗设施和服务水平。同时,可以推广远程医疗、互联网医疗等新型医疗服务模式,让老人能够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的医疗服务。
农村老人的精神文化需求也不容忽视。由于农村地区文化活动相对较少,老人的精神生活相对单调。因此,政府和社会组织可以积极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如文艺演出、书画展览、健身活动等,丰富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可以建立农村图书室、文化活动室等场所,为老人提供学习和交流的平台。
农村老人的养老服务需求需得到满足。政府可以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农村养老服务领域,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院、日间照料中心等养老服务机构。同时,可以推动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为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等上门服务。
加强农村养老服务队伍建设也是解决农村老人刚需的关键一环。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村养老服务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水平。同时,可以建立激励机制,吸引更多的人才投身于农村养老服务事业。
3、提升农村老人的支付能力,切实解决看病难
提高农村老人的支付能力实则可以解决大量现有问题。有一些方式值得探讨,比如推广农村普惠金融,为农村老人提供更多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如小额贷款、信用卡等,以满足他们的日常消费需求和医疗支付需求。再比如,鼓励和支持农村老人参加商业保险,以减轻他们在面对大病、意外等风险时的经济压力。农村的低龄老人再就业也是值得探索的,比如让60岁上下的老年人去参与老年食堂、配送餐、居家上门服务、机构照护等工作。那么相对应的,如果是有持证要求,人社部门就应该适当放宽养老护理员、家庭照护员等岗位的考证年限,建议是放到男女均65岁。总之,要提高农村老年人支付能力,无外乎几要点:一是要从根本上提升农村老年人收入,针对领取基础养老金的农村老年人,通过社保统筹、财政补贴等方式,以不低于低保标准的60%为目标,逐步提高养老金水平。二是要从认知上改变农村养老消费,培育和引导老年群体及其子女合理的老年消费观,拓展养老必需品的认知范畴,通过统一支付媒介、收费标准、服务主体,促动老年人放心买单、放手消费。三是要从政策上加强困难老人兜底,加快全域推行长护险,整合叠加各类养老服务和护理费补贴政策,补足低收入农村老年群体尤其失能老年人与退休企业职工的支付能力差距,确保农村老人住得起养老院,失能老人请得起护理员。在解决农村“看病难”的问题上,主要还是加强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以及优化农村医疗服务体系。完善农村医保的报销范围和比例,降低农村老人的医疗负担的同时,建立农村医保大病保险制度,为农村老人提供更为全面的医疗保障。加大对农村医疗基础设施的投入,提升农村医疗机构的设施水平和服务能力。继续不断加强农村医疗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农村医生的专业素养和医疗技术水平。推广远程医疗、互联网医疗等新型服务模式,让农村老人能够享受到更为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
为了加快推进农村医保、完善大病统筹,以及有效防止农村老人因病返贫,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提高医保报销比例和上限。针对农村老人因病致贫的问题,应逐步提高农村医保的报销比例和上限,特别是针对大病和慢性病的报销比例。此外,可以探索建立梯度报销机制,根据医疗费用的高低,设置不同的报销比例,以减轻农村老人的经济负担。
完善大病统筹机制。大病统筹是防止农村老人因病返贫的关键措施之一。应进一步完善大病统筹的筹资机制、保障范围、报销比例等方面,确保农村老人在患有大病时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救治。同时,可以探索建立大病救助基金,通过政府、企业、社会等多方筹集资金,为农村老人提供额外的医疗救助。
加强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农村医疗服务水平是推进农村医保的重要保障。应加大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改善农村医疗机构的硬件设施和就医环境。同时,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在推进农村医保和完善大病统筹的过程中,应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可以引导慈善组织、社会团体等参与农村医疗救助工作,为农村老人提供更多的医疗支持和帮助。同时,可以探索建立公益性质的医疗互助平台,引导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和支持农村医疗事业的发展。
建立医共体是实现医疗资源共享和优化的重要途径。医共体通过整合区域内的医疗资源,实现医疗机构之间的协同合作,提高医疗服务的连续性和协调性。在乡镇卫生院改革中,可以积极探索与县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机构的合作,形成紧密型医共体,共同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
实行医养结合是满足老年人多元化需求的重要举措。医养结合将医疗和养老服务相结合,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照护服务。在乡镇卫生院改革中,可以加强与养老机构的合作,建立医养结合的服务模式,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医疗和养老服务。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为乡镇卫生院改革和医共体建设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二是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基层医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服务能力;三是要加强信息化建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四是要加强监管和评估,确保改革措施的有效实施和持续改进。
4、关注农村老人的精神文化需求
文化活动多样化。为了满足农村老人的精神文化需求,我们应该积极推动文化活动的多样化。可以通过组织戏曲、歌舞、书法、绘画等文艺演出和展览活动,让老人欣赏到不同类型的文化艺术作品。同时,还可以举办文化讲座、读书会等活动,提高老人的文化素养和知识水平。
休闲娱乐设施完善。完善休闲娱乐设施是满足农村老人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保障。可以建设一些适合老年人使用的健身器材和运动场所,让他们能够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此外,还可以设立棋牌室、茶室等休闲娱乐场所,为老人提供放松身心、交流感情的空间。
社交互动促交流。社交互动是满足农村老人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方面。可以组织一些集体活动,如座谈会、茶话会等,让老人有机会聚在一起交流思想、分享经验。同时,还可以鼓励老人参与志愿服务、社区管理等社会活动,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归属感。
心理健康关怀服务。关注农村老人的心理健康,提供必要的关怀服务,也是满足他们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一环。可以设立心理咨询室,为老人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他们排解焦虑、缓解压力。同时,还可以组织一些心理健康讲座和活动,提高老人的心理素质和应对能力。
节日庆典共欢度。节日庆典是农村老人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节日庆典的机会,组织各种形式的庆祝活动,让老人感受到节日的欢乐和温暖。可以举办文艺演出、游园活动、聚餐等,让老人共享节日的快乐。
图书室与阅览室建设。图书室与阅览室是满足农村老人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场所。我们应该加强图书室与阅览室的建设,提供丰富的图书资源和舒适的阅读环境。可以定期更新图书,增加适合老年人阅读的书籍种类,让老人能够随时借阅、阅读。
传统文化传承保护。传统文化是农村老人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该积极传承和保护传统文化,通过举办庙会、传统节庆活动等形式,让老人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同时,还可以开展传统文化教育,让老人了解和认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教育培训提素质。通过教育培训提高农村老人的素质,也是满足他们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可以开设一些针对老年人的培训课程,如计算机操作、健康养生、法律知识等,帮助他们掌握新技能、新知识,提高生活质量。
5、积极推进农村“互助养老”模式
“互助养老”模式旨在通过老年人之间的相互帮助和扶持,解决农村地区的养老问题。这种模式强调普通居民间的相互帮扶与慰藉,使得老年人在不离家不离村的情况下,能够享受到更好的养老服务。具体来说,农村“互助养老”通常是利用农村现有的资源,如闲置房产、公共设施等,建立互助养老服务设施。这些设施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精神慰藉、文化活动等服务,满足他们的基本需求。同时,通过组织老年人参与互助活动,如互相照顾、共同参加文娱活动等,增进他们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农村“互助养老”模式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地区的养老压力。它降低了老年人的生活成本,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同时也减轻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此外,这种模式还促进了农村社区的发展和和谐,增强了老年人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积极推进农村“互助养老”模式对于解决农村地区的养老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扶持农村“互助养老”模式的发展。这包括提供资金支持、税收优惠、土地供应等方面的政策,为互助养老设施的建设和运营提供便利。通过各种渠道,如广播、电视、宣传栏等,向农村居民宣传互助养老的理念和优势,提高他们的认知度和接受度。同时,开展相关的培训和教育活动,帮助老年人了解互助养老的具体操作方式和注意事项。农村社区组织在推进互助养老模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社区可以组织老年人开展各种形式的互助活动,如轮流照料、集体用餐等,增进他们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同时,社区还可以为老年人提供信息、咨询等服务,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互助养老模式的运营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除了政府的扶持资金外,还可以探索多元化的资金来源,如社会捐赠、慈善基金等,为互助养老设施的建设和运营提供稳定的资金支持。为了确保互助养老模式的有效运行和持续发展,需要建立监督和评估机制。定期对互助养老设施进行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服务质量和老年人的权益得到保障。

(来源:中国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

中国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
福泽社会,利益民生
期待您的关注与分享
小编提示:如想了解我们更多信息,点击以下链接>_<
中国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官方网站二维码:
办公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南街48号中彩大厦11层
电   话:010-56176809
邮   编:100054
官方网址:www.caswss.org.cn
微信公众号:CASW-CASW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