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推送国内外养老服务政策资讯
来 源:自治区民政厅大健康产业办、广西社会福利中心副主任 陆志峰
发展广西长寿产业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健康中国战略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迫切要求,是对“两山”理论的最佳实践,要建设好生态文明,就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努力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现实路径,是发展银发经济的重要抓手。长寿产业主要是指依托绿色长寿资源,以“长寿”为主打品牌,能够为延长人的寿命或对疾病防患于未然、促进人的身心健康提供产品和服务的产业的总称。长寿产业是涉及一二三产业的新型业态,是多个以长寿为基础特点的产业集合。广西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禀赋,长寿产业发展条件优越,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如何守护好广西长寿环境资源,更好地将长寿产业和绿色发展相融合,助推乡村振兴建设,真正实现民富地美乃至社会全面发展的愿景,需要我们深入研究有效对策。“中国长寿之乡”由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以中国标准、科学方法评审认定;“世界长寿之乡”由联合国老龄所专家依据国际公认标准认证。广西拥有数量众多的“中国长寿之乡”和“世界长寿之乡”,长寿品牌享誉全国、闻名世界。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建设更为宜居康寿的广西”未来愿景,广西“长寿之乡”产业(以下简称长寿产业)发展迎来重要发展机遇,大有文章可做;但目前“长寿之乡”产业仍存在统筹谋划不够、 品牌效应不足等一系列薄弱环节。长寿之乡如何成为银发经济新引擎?需要认真研究解决,推动长寿产业发展,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广西长寿资源的概况
截至目前,广西通过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认证的“中国长寿之乡”数量已达37个,其中有6个“世界长寿市(之乡)”,居全国首位,是中国最为集中的长寿分布群,形成了多个长寿带,在贺州、河池等地已逐步成为全域长寿之乡。广西长寿之乡分布众多,主要得益于丰富且得天独厚的长寿资源。
一是得益于健康长寿的空气。 在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情况下,高负氧离子已经成为“奢侈品”。经调查发现,广西长寿乡空气中的负氧离子含量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尤其是巴马瑶族自治县、金秀瑶族自治县、凤山县、天峨县等区域的空气负氧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在2万个以上,远远高于其他区域。
二是得益于健康长寿的土壤。 硒被国内外医药界和营养学界称为“长寿元素”和“抗癌之王”,而土壤富含硒元素是广西长寿地区的一大特色,广西富硒土壤面积位居全国第一。富硒农产品对人的健康长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调查表明,土壤中硒含量较高的地方多为百岁老人密度较高的地方。
三是得益于健康长寿的基因。 很多研究结果表明,人类寿命约有25%受遗传基因控制,说明遗传基因对长寿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学者们的研究也证明,在巴马瑶族自治县等区域的百岁老人家庭中,大都有家族长寿史,有的连续二三代都有90岁以上的老人,其中不乏百岁姐妹、百岁兄弟的例子。
四是得益于健康长寿的民族医药。 广西气候适宜、雨水充沛,适合众多中药材的生长繁殖,壮、瑶、苗、侗等民族药物资源十分丰富。据调查,广西全区中草药、民族药物种达4623种,居全国第二位。尤其是在广西部分少数民族集聚地区,流传着许多独特的民族诊病方法和特产药物,如针灸、推拿、药罐、药线、刮痧等治疗手法,对长寿产业的发展发挥了较大作用。
此外,广西长寿之乡山清水秀、森林覆盖率高,水质优、气候好,寿乡人有健康的饮食、乐观开朗的心态等,这些也是不可忽视的长寿资源。
广西长寿产业现状及问题
近年来,广西依托独特的长寿资源,长寿产业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整体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长寿之乡数量在递增,但长寿品牌整体影响力未显著同步提升。 目前,广西“中国长寿之乡”占全国总数的38.8%,覆盖全区92%以上的设区市,但是,一提到长寿之乡,除了巴马等几个有一定知名度的长寿之乡之外,多数有着丰富的长寿资源的长寿之乡还鲜为人知,全自治区还没有形成一个强有力的长寿品牌。长寿产业发展整体仍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尚未形成区域性的产业发展合力,区域发展不均衡现象仍十分明显,长寿品牌影响力未能得到有效提升。
二、长寿产品开发粗放化,缺乏行业标准。 目前,广西已经形成了初级的以长寿食品加工业、长寿养生旅游业、健康养生养老产业为主的长寿产业发展格局。但从产业整体水平来看,长寿产业企业仍是以中小微企业为主,缺乏大型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小、散、低”的情况没有得到明显改观。特别是在长寿产品和服务的开发过程中,开发方式比较粗放,品牌保护意识不强,导致长寿产品和服务的内涵不突出,各地长寿产品和服务同质化较为明显。而且,目前广西长寿产业发展仍存在许多不规范行为,产品和服务质量标准难以评判,有的还存在滥用“长寿之乡”旗号的现象。
三、长寿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不足。 当前广西长寿产业受到土地、资金以及思想观念等因素制约,与其他产业协同发展不够,许多长寿产业项目规划建设进展缓慢,还未发挥应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长寿产业项目缺乏与其他领域产业深度融合,处于浅层次低水平发展状态,未能发挥巨大的发展集聚效应和示范效应,还未形成战略性支柱产业,与规划目标——初步建成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产业基地和创新高地、国内一流康养胜地和国际健康旅游目的地还有较大差距。
广西长寿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保护长寿资源,促进长寿产业可持续发展。长寿产业通过开发利用长寿资源来向社会提供长寿产品和服务,从而创造效益,长寿资源是长寿产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而不可忽视的是,长寿资源作为长寿之乡的一种独特资源,是有限的、稀缺的。长寿产业若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保护和利用好长寿产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长寿资源,吸取巴马瑶族自治县等长寿产业发展的经验教训,妥善处理好长寿产业发展与长寿资源保护的关系。要把握好资源环境承载容量,做好长寿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规划和监督管理工作,严禁各种损害长寿资源环境的行为,停止对长寿资源进行破坏性开发,进一步科学、合理地利用长寿资源。
二、着力发展特色长寿产业。 结合广西长寿资源禀赋及社会经济发展特点,广西的长寿产业可重点发展六大类特色产业:
1.长寿生态型产业。 充分利用广西独特的山水林田湖草等绿色生态资源,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整治,保护乡村山水田园景观。精心谋划和大力发展绿色生态种养业、经济林产业、林下经济、森林旅游、乡村旅游等生态产业,推进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生态农业、文创农业等业态建设,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的发展优势。规划建设一批具有“长寿”特色的农业综合体、特色康养小镇等产业集群。
2.长寿医药产业。 充分挖掘广西特有的多种中医药和民族医药资源,尤其是长寿之乡的壮、瑶、苗等民族医药资源,开发传统民族医药产品和服务,研发新产品,推动民族医药的深加工和精加工,推广民族长寿医药服务。
3.长寿旅居康养产业。 发展以“康养”为特征的长寿产业,要充分利用广西拥有众多中国长寿之乡的长寿品牌、资源环境优势,在产业发展中适当融入养老、养生方面的元素。同时,精心策划一系列精品旅居康养线路,做好“广西健康快乐旅游”宣传推广,突出广西少数民族特色,引导国内外更多“候鸟人”到广西旅居。
4.长寿食品产业。 广西的绿色健康生态农产品十分丰富,如土鸡、土猪、山羊等生态养殖禽畜和核桃、油茶、火麻等植物食材,以及各种壮瑶医药,这些生态产品具有食药同源特性,对人的健康长寿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广西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根据市场需求,做好初级农产品和中草药的生产加工,着力开发以“健康养生滋补”为主要功能的生态产品。
5.长寿文化产业。 充分发掘广西各地区丰富多样的长寿文化内涵,传承创新民族传统文化,形成独特的长寿文化品牌。
三、长寿产业与区域特色相结合。 当前,长寿产品同质化现象突出,区域间激烈的竞争关系已成为制约广西长寿产业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若想在众多区域竞争中脱颖而出,地方的长寿产业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因此,各长寿之乡在发展长寿产业过程中,要及时做好长寿产业发展规划,充分利用广西长寿资源这一独特优势,深入挖掘其内涵,坚持特色发展,将区域特色与长寿产业的发展结合起来,通过摸底调研和潜力分析,围绕“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思路,各区域重点打造1—2个具有地方特色的长寿品牌,并围绕该重点长寿品牌,创新发展方式,不断延伸产业链,提高长寿品牌的整体效益。
四、促进产业融合发展,优化长寿产业发展环境。 广西各方面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政府要在产业政策、土地、资金等发展要素上加大扶持力度。在发展思路上,以推动实施《广西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和《广西养老服务体系“十四五”规划》为契机,以大健康产业和养老事业为抓手,促进长寿产业与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与全区大健康事业和产业紧密结合,不断提高长寿产业整体竞争力。加快完善交通路网设施建设,强化长寿之乡之间的交通衔接,优化跨区域长寿旅游合作条件。不断完善长寿地区通信、酒店、城镇等旅游服务设施,为长寿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积极争取优惠政策向长寿之乡和长寿产业倾斜,淡化行政建制区域观念,坚持“一圈一策”“一业一策”,在财政税收、投资融资、产业用地、招商引资、人才培育等方面为长寿产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同时,加大研究力度,加快建立长寿产业和长寿产品或服务的认证体系,规范长寿产业行业发展,强化品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