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推送国内外养老服务政策资讯
为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和非遗技艺,赋能孤残青少年群体工艺美术技艺人才培养,进一步推动传统文化传承与孤残儿童社会福利事业、慈善公益事业深度融合。2025年4月1日上午,深圳市宝安区社会福利中心和“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大国工匠、第109届美国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金奖获得者”曹爱勤博士完成“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曹爱勤(深圳宝安)工作室”共建签约揭牌,曹爱勤博士现场举行带徒仪式,正式接收宝安区社会福利中心新戈、4名具有工艺美术技艺特长的孤残儿童(成年孤儿)为弟子,并颁授《师承关系证书》。
此次合作是深圳市宝安区推动非遗传统文化传承与孤残儿童福利事业融合的又一创新实践。接下来,宝安区社会福利中心将以“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曹爱勤(深圳宝安)工作室”为阵地,通过非遗艺术教育为孤残儿童(成年孤儿)提供职业发展机会,拓宽就业渠道,推动孤残儿童(成年孤儿)更好融入社会,逐步打造成立足湾区、辐射全国的“技艺传承+人才培养+交流展示+非遗助残”的公益艺术交流展示平台,构建“福利机构+大师效应+公益产出”协同创新可持续发展示范模式。
曹爱勤出生于景德镇陶瓷世家,2017年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创作院人物画专业博士毕业,教授级工艺美术师职称,获得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轻工大国工匠、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中国手工艺大师等荣誉称号。系中国传媒大学特聘教授,英国剑桥艺术设计中心外国专家,特聘教授,在国家重要级刊物和出版社发表专业论文20余篇,专业著作2部。陶瓷作品《富春山居图》《江山永固》等先后获得中国工艺美术百鹤金鼎奖等国家金奖20余项。作品被法国卢浮宫、塞内加尔国家博物馆、泰国国家博物馆、英国剑桥大学、泰国朱拉隆玏大学、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以及中国文联、上海世博会、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等收藏。曹爱勤表示,艺术能唤醒潜能,技艺能重塑人生,去年初次来到宝安福利中心,看到孩子们的作品,她深受感染,作为传统技艺的从业者,孩子们的艰苦付出让她感同身受,震撼之余,也激起了她为这些孩子们做些什么的强烈愿望。今天如愿成立了工作室,工作室将为每一位孩子提供平等的机会,让非遗之美浸润心灵,让工艺之力锤炼双手。作为孩子们的导师,她将倾囊相授,帮助孩子们领悟执着专注、坚韧不怠的工匠精神,通过系统的学习与实践,让福利中心的特殊儿童们在创作中重拾自信,成为非遗文化的继承者与创新者,在作品中传递心声,最终与社会温暖相拥。
宝安区社会福利中心有关负责同志表示,“工作室的成立是传统文化传承与儿童福利事业‘双向奔赴’的里程碑。我们希望通过工作室的建立,让孤残儿童不仅获得非遗技艺提升,更是期望孩子们通过工作室这个平台,在文化传承中重塑身份认同,在艺术创作中建立自信、发掘潜能,更好地走向自立、融入社会。”
据了解,近年来,深圳市宝安区社会福利中心始终紧贴孤残儿童“养教治康”需求,以“先行示范”为使命,以打造“民生幸福标杆”为战略定位,守正创新、实干笃行,不断开创儿童福利工作新局面。
聚焦“先模引领”,持续深化“一老一小”服务人才队伍建设。
作为区级公办养老服务和孤残儿童安置养育综合福利机构,宝安区社会福利中心在高标准做好“一老一小”颐养养育工作的同时,主动作为、有效作为,以人才培养和创新驱动为核心,持续深化“一老一小”服务人才优选、精育、善用成效,不断优化丰富公办综合福利机构功能定位,让福利中心不仅是老人和孤残儿童的颐养善育之所,更是助力企业成长、担当人才培养、推动产品创新、凝聚社会力量、引领行业发展的强劲引擎和先行示范样板。2022年以来,继党的十九大代表、党的二十大代表、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全国先进工作者、民政部全国民政系统劳动模范费英英之后,该中心又有1人获评民政部全国民政系统劳动模范,4人获评深圳市“五一劳动奖章”,是我市福利机构工作者在市级“五一劳动奖”评选表彰中的首次“三连冠”。在养老服务和儿童福利领域实现了由一个劳模的示范引领到一群劳模的星火燎原,形成“培育一个、带动一批、影响一片”的人才倍增效应,也推动形成“培育一个标杆、激活一个群体、带动一个行业”的良性循环。
聚焦“幼有善育”,厚植孤残儿童幸福底色。创新开展“筑梦童程”系列关爱服务项目。围绕儿童信仰有支撑、养育有保障、心灵有呵护、融入有支持、守法有引导、自护有能力“六有”目标,开展“筑梦童程·守望健康”养育指导、“从心出发”心理健康教育、“育蕾成花”社会融入支持、“逐梦领航”励志教育、“安全童行”自我保护能力提升、“典亮生活”法治宣传教育等六项关爱服务,全面提升孤残儿童的养育服务质量、身心健康水平、社会融入程度、励志教育效果、自我保护能力和学法、守法意识。该项目已列入民政部困境儿童关爱服务项目试点,计划年服务2000人次以上。
聚焦“学有优教”,优化孤残儿童教育举措。针对儿童残疾率高,肢体智力差异大,多重残疾类型多的特点,注重“分类施策、因才施教”。在就读方式上,对自理能力较好的儿童,“应送尽送”到社会普通公办学校就读;对经评估符合条件的特殊儿童,“量力而行”到特殊教育学校就读;对具备一定技能特长的儿童,“尽力而为”到技校职校就读;对自理能力较差的儿童,采取“床边教育”的方式,由区星光学校(宝安特校)福利中心分教点送教上门,不出院门即可接受优质教育。在课程设置上,分阶段构建个性化课程体系。学前教育阶段,采用康教结合的特殊教育课程;义务教育阶段,对标国家课标,针对不同年龄和障碍类型的进行多元化授课;职教阶段重点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帮助掌握一技之长,为今后走社会化安置铺就道路。在环境营造上,突破院内集中居住的传统养育模式,?争取住建部门支持,让院外就读的儿童统一在坪洲新村人才房居住,营造家庭氛围,搭建和正常儿童相同的宜学宜居环境,加深社会融合度。
聚焦“病有良医”,提升孤残儿童康复质效。坚持“请进来、走出去”深化儿童福利机构+医疗机构医康养合作,与区中心医院合作建立“福利院医务室”,驻点提供医疗保障;与市儿童医院、区妇幼保健院、区中医院合作采取“院内上门+院外住院”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残疾儿童康复,并加入中医特色康复治疗手段,满足综合康复治疗需求;与省疾控中心、省妇幼保健院建立合作机制,邀请专家团队来院带教指导,不断提升自身医疗康复服务水平。
聚焦“梦有径圆”,彰显孤残儿童人生价值。为展现孤残儿童以强大的内心自驱力努力刻画生命痕迹,砥砺前行追求幸福生活的拼搏精神,传播特殊群体身残志坚、向阳生长的励志故事,2024年5月起以“心有梦想、遇见未来”为主题,先后在区青少年宫、群众艺术场馆、大型商超和街道社区等地开展了区社会福利中心特殊群体非遗刻瓷、扎染蜡染、绘画串珠等优秀艺术作品巡展,累计吸引近六万人观展,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有的观展群众还通过“12345”政府热线发出书面表扬信,顺应了市民群众的民生期盼,成为了儿童福利领域正面回应民生诉求的典型案例。成年孤儿宝新戈(28岁、重度烧伤)荣获“宝安青年好网民”,典型事迹入选“青年无畏进而有为”之“传承者无畏”宝安青年主题展。展览的成功举办,为孤残儿童融入社会、增强自信心、实现人生价值创造了有利条件。据了解,“心有梦想、遇见未来”特殊群体优秀作品展已受邀在今年4月的“深圳国际礼品展”和5月北京第十一届中国国际养老服务业博览会(CISSE2025)首届儿童福利与服务业特别展区参展,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下一步,宝安区社会福利中心在发挥好颐养养育兜底保障职能的基础上,将持续聚焦一老一小“新盼”,坚持党建引领,开办好区养老院和新建的“儿童院”两处“新址”,抓实智慧养老院、筑梦童程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曹爱勤(深圳宝安)工作室三个新项目,打造认知障碍照护服务、劳模创新工作服务、青少年励志教育服务、大龄特殊青少年职业技能培训服务四个“新基地”,用心用情用力推动养老服务和儿童福利工作向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