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推送国内外养老服务政策资讯
来 源:鲍振川
在河南汝州市金庚康复医院门口,左右两块牌匾“百姓医院”“服务百姓”,即为医院的宗旨。对这一宗旨最好的诠释,就在于医院墙壁上挂满的锦旗。一面面锦旗,不仅象征着荣耀,更承载着宋兆普院长和医护人员付出的智慧、医技与汗水。
宋兆普,金庚医院创始人,宋氏中医外科第六代传人。宋氏中医外科,始于清道光年间,世代传承至今。第一代宋殿魁——“中年效岐伯黄帝以济世”;第二代宋玉麒——“精于岐黄,活人无算,未尝受人谢仪,懿行如此”;第三代宋呈祥——“少年效岐伯黄帝叔和,以济世活人”;第四代宋天元——施舍锭子药,皆为一方良医;第五代宋金庚先生——悬壶济世、一身正气,坦荡文明、淡泊名利。正是“傲然先祖,遗范仰先贤,砥柱河山垂姓氏;岿立杏坛,馨香隆后祀,承传祖脉炳春秋。”
宋兆普15岁随父学医,入河南中医学院系统学习中医学理论,毕业后回父身边,侍诊行医,尽得真传。他继承家风,身体力行;精学苦读,一心为众。无论在何时何地,无论是老幼妇孺,他心有责任和荣誉,视患者为亲人,以崇高的医德、精湛的医术服务乡亲。
从医四十余年,他不仅继承了先父宋金庚老先生“绍先圣之心源,为民命之主宰”的崇高使命,而且特别注重弘扬传统中医文化所蕴含的医理。
“医,小道也,而益于民生者甚大。习医,曲艺也,而关于民命者最深。”
宋氏中医外科被认定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汝州市金庚康复医院被认证为项目保护单位,即被列入国家的瑰宝。
自2002年创建汝州市金庚康复医院伊始,至2019年郑州金庚中医康复医院开业——“医院新张,诚迎四方;医者仁心,护民安康”。
2003年,医院初开,没有专业人员、没有设备。金庚医院想方设法,购置眼科设备、招聘专业人员,在全市率先开展“视觉第一中国行动”的白内障扶贫复明行动。
几年间,完成数万例手术,位居全省地、市级医院之首,广得民众赞扬,受到省、市残联领导好评。“视觉第一,中国行动”项目联络单位香港中区狮子会专程到金庚医院探访慰问。2010年,其获评河南省创建白内障无障碍“先进单位”。
众多老百姓看到了名副其实的“百姓医院”,更似一家公益医院,无条件地投入公益医疗救助的活动中。行医之路漫长而艰辛,在这看似平凡的岗位上,宋兆普续写着生命的篇章。
“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中医药不是万能的,但他会竭尽所能。
宋兆普立足于宋氏中医精于望色、触摸,“详察病变,整体辨证;内外同治,标本兼顾”的基本,守正创新、博采众长,以其独特的疗效,在治疗疑难杂症中展现神奇效果。
历经20余年,金庚医院探讨中医意识障碍促醒,形成了对脑梗及后遗症、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共济失调、儿童脑瘫、儿童孤独症、儿童智力障碍等精神系统疾病宋氏中医疗法的创新。
杏林树茂,橘井泉香。愈亭行医,遐迩名传。
省内外数以万计的患者慕名而至,一起见证宋氏中医愈加精湛的医术力量,共同感受金庚医院日渐完善的服务温暖。其中有脑瘫患儿,因家庭贫困而无法得到及时治疗,任凭疾病的折磨,难以自立自理,孤独的心灵,愈发寂寞。
而患儿父母的眼神中充满着绝望,在复杂的情感中挣扎与抉择,有惶恐、忧虑,也有渴求、期待。
悲楚的情愫交织在空气中,让宋兆普感受到生命的重压。
脑瘫致残性强,是严重的“医疗负担病”,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其治疗是医学的难点。运用中医药救治小儿脑瘫,是宋兆普多年的梦想……
脑瘫,并非无法治疗。宋兆普说,治疗脑瘫必须要做到早干预、早治疗,早期脑瘫患儿治疗有效率可高达90%。然而,现实中却有70%的患儿因为早期没有发现及治疗,导致错过了最佳康复时期。
他看在眼里,心不能静,寝食难安,便对患儿家长承诺:“来吧,到金庚医院,只要条件允许,即使医院出钱,也一定要想方设法将患儿治好!”
脑瘫难治,但医者仁心的温暖,让患儿家长心生希望。
以中西医结合辨证施治,运用中医药的调理、补益功能,有望达到良好效果。善举如同春风化雨,滋润着患儿康复的心田。
宋兆普实施“金庚康复疗法”救治脑瘫患儿,正是“山乡百草绽芳菲,玉树临风下翠微。银针妙药祛脑瘫,丹心圣手唤春归。”
脑瘫康复不仅仅需要个性化治疗,还要针对性训练身体,更有应对心理挑战的举措。
有的患儿可能产生畏难情绪和情绪波动,这时,需要训练师的耐心、耐心、更耐心!
细心的指导,是帮助患儿克服心理障碍的基本功。
利用玩具、教具和游戏,调动患儿的关注度和积极性,逐步提升患儿的操作技能和自主能力,是行之有效的手段。
有的患儿从无法站立到学会起身、迈步和行走,均显草药之灵、针灸之巧和医术之精,令患儿心生依依不舍之情。
有的重疾残障儿,则从呆滞的面孔上,逐渐透散出注目、转睛和交流的欲望。患儿的康复向好,让家长如释重负、眉梢舒展,也让河南省民政厅领导看到了脑瘫患儿新生的希望。他们一直在想方设法救治儿童福利院收养的脑瘫弃婴。
随即,河南省民政厅邀请宋兆普到郑州、洛阳福利院考察。
宋兆普看到一个脑瘫的群体,一双双无力的细腿,一道道呆滞的目光,一张张无笑的面容,一副副瘫软的躯体,刺击着内心,让他更感沉痛。
必得抓紧救治,否则耽误孩子一辈子。
他毅然决定,无条件领养100名孩子,能救治一个是一个!一句承诺,犹如吹起救治脑瘫患儿康复战役的号角。河南省民政厅孟超副厅长亲自负责,从15家福利院筛选128名孩子送到金庚医院。
“关爱脑瘫儿童,实施爱心救治”活动,踏上了漫漫长路。宋兆普说服家人,动员员工,全医院齐心协力投入挽救脑瘫弃婴的慈爱善举中。全部积蓄,几乎用尽。
购进康复设备,改造患儿病房,招聘医护人员和护工……急需的,迅速到位;该有的,全部配齐。患儿不能自主饮食,护工用注射器一滴一滴往嘴里灌注;孩子有吞咽障碍,便有“冰激疗法”的发明,让孩子进食自如。小小创新方法,现已在全省福利机构广泛实施……
全省各福利院陆续送来一批批脑瘫孤儿,由宋兆普先行垫资进行 抢救性治疗。
金庚医院在与时间赛跑、和患儿的未来赛跑。只要努力了,哪怕不能痊愈,而只要让患儿坐起、站起、迈步,或会吃、会说、会笑、会思维,便会改变他们生命的质量,也可为社会减轻负担。
经过精心治疗,多数患儿的生理机能、运动能力、思维能力和智慧水准都有了显著的变化,有的甚至基本康复。
宋兆普最欣慰、激动和愉快的时刻,是看到轻症孩子恢复。
5000多个日夜的坚守,使3200余名脑瘫弃婴初现了笑容。那些被“放弃”的孩子融入了正常的生活,重返社会。在金庚医院公益救治脑瘫患儿的图册上,描绘出浓墨重彩的篇章。
宋兆普大胆探索、研究和治疗脑瘫的效果,引发社会各界的关注。
2011年,河南省科技厅组织河南医学科学院、郑大附属医院、郑州中医院、河南省中医学院和市儿科专家,对金庚医院运用中医药治疗脑瘫患儿的临床研究进行鉴定。专家们一致认为,中药组方加理疗和功能训练的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开拓了中医治疗脑瘫患儿的新路径。
2011年12月14日,新华社刊发“中医药治疗儿童脑瘫获得突破推广有待支持”的报道,回良玉副总理批转民政部领导阅。全国福利院约有10多万名脑瘫患儿,民政部领导高度评价金庚医院解决了重大的社会负担。
2013年,民政部开启“明天计划”行动。金庚医院作为河南省脑瘫儿童治疗康复定点医院,承担起更大、更多的社会责任。这种责任意识,是良知、信誉、勇气、能力、素养和为了孩子明天的爱心。宋兆普所创造的“政府支持、福利院配合、医院诊治,帮助重返家庭”的模式,得到全社会和民政部领导的一致肯定和赞扬。
2015年,一位新疆患儿家长慕名而来,宋兆普得知,新疆也有很多脑瘫患儿,希望他能去看看。遥远的距离,语言风俗的差异,让他心里没底儿。犹豫间,新疆和田地委、行政公署已发函邀请。为了救治千百少数民族的孩子,宋兆普带领团队义无反顾地踏奔征途。
新疆和田,宋兆普所可感受的吸引力,犹如在重塑一条关于中医文化传播的丝绸之路,其中灿闪着一道亮焰,宋氏中医疗法再显功力。当年,当他们跨越了天山,也就跨越了责任的区域。跨越区域,好像是极其简单的事情,其实不然。
仅在和田、墨玉县义诊2天,已接诊500余名患者。宋兆普的仁心医术,犹如春风化雨,润泽了塔克拉玛干枯萎的幼苗,抚慰了千百个脑瘫患儿的心灵。
患儿之多的现状,让他顿生在新疆助建脑瘫康复机构的想法,可分批派人到金庚医院学习康复技术,并可先期筛选10名患儿到汝州接受治疗。
2015年,开全国之先河,“民族团结一家亲,援疆救治少数民族脑瘫患儿”项目启动,创造民营医院援疆新模式。
持续九年,行程八万余里,二十余次赴疆巡诊和考察,脚踏实地,持续不断,已成为常态化的合作机制。
沙漠泛新绿,春意正盎然,爱心哺育的医疗奇迹在悄然绽放。
金庚医院和新疆墨玉罗科曼医院联合,从和田、喀什到哈密,组建4家脑瘫儿童康复机构,免费培训技术人员、传授治疗技术、提供治疗脑瘫的中药,并定期派康复专家上门指导工作。从送医疗到“种”医疗,民族团结之花,终结硕果。
和田、喀什、哈密的85个孩子,到金庚医院接受治疗。
最近,哈密市幼童李佑安,罹患精神型发育迟缓,3岁不会开口,反应迟钝,理解能力低下。公益安排到金庚医院接受治疗3个月,韦氏智力测试39升至51。
一片希望的亮光,拂扫去孩子家人千百个日夜的苦闷和忧愁。回疆不久,妈妈闫雪莲再度带着佑安自费回住金庚医院。中医药治疗、康复理疗和智力训练,终可看到,大爱精神已转化为佑安崭新的笑容。
爱心如涓涓细流,在兄弟民族心间流淌。维吾尔族患儿来汝州期间,金庚医院专设清真厨房和病区,免费给孩子发放奶粉、衣服、尿不湿等物品。
在治疗的同时,积极向患儿家长传授康复知识,使其掌握基本的按摩、熏蒸、语训等康复技艺。领略宋氏中医疗法的魅力,似如吮吸着宋氏中医疗法播撒在沙漠腹地的香风花雨。
数年的心血和汗水,就蕴藏在那“公益牵线,爱心无限,善心如初,传送温暖”的意境中。
明天,孩子寄予了美好的希望。明天,被患儿家长焐得热烫。多少天来,他们搀扶着孩子残障的躯体,仿佛要从疾病的魔爪中,奋力挣脱出来一缕美丽的想象,快乐依然。
责任系在宋兆普的心中,终于激发孩子们聪明活泼的天性,可听见他牙牙学语的稚声,可看见他接近人群怯怯的羞容。即使解构不成脑瘫患儿健步如飞的梦境,倒也使数千维吾尔族孩子察觉躯体的苏醒,感知四肢显现的活力。
自2009年始,16000余名脑瘫患儿得以救治或康复,其中6170名少数民族患儿是超越民族大爱的见证者,它记录着宋兆普爱与责任的付出,金庚医院收获着6000多名趋于正常化生活孩子的成长。
3000多个孩子以自主、自理、自立的行为方式,唱出一首感恩社会的颂歌。820名弃婴康复后,被国外家庭收养,与养父母一起感受着中医中药疗法的奇迹。
月落日升,朝朝暮暮,行走在救治脑瘫患儿的一线;斗转星移,春去秋来,守卫着乡亲百姓的健康。
金庚医院的非凡医疗成果和义举得到社会民众的赞赏,党和各级政府数十次给予表彰,被授予河南省慈善医院、第四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和全省助残先进集体……
宋兆普被评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获得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河南省中医药特殊贡献奖等省部级荣誉28项,多次受到习近平、李克强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媒体多次给予报道;连续三届被推选为河南省人大代表,当选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他不负重托,立于大格局,关注中国中医药事业发展。
在十四届三中全会上,他提交溢满“中药味”的5条建议,《关于根据各地情况,将中医药纳入学生教育特色课程的建议》《加大对中医药预防、治疗、康复慢性病支持力度的建议》《关于运用中医理念引导帮助育龄夫妇提高人口增长率的建议》《关于放宽民间中医行医资格的建议》和《关于中医药领域加快科创顶层设计与政策赋能的建议》,字字句句表明,他是一名来自基层的全国人大代表,始终想群众之所想,借助代表履职平台,真正把接地气、有温度、最鲜活的基层声音写进对国家政府的建议。
人大代表的责任和荣誉,彰显着应尽的义务和高贵的品质,代表着宋氏中医传人高尚的目标。每一个荣誉,如同一颗璀璨的宝石,照亮金庚医院的发展之路。
口碑,是社会公众颁发的一枚奖章,不只是一种信任,更是一种坚持的责任。
责任是风,吹动患者希望的帆;责任是火,点燃对患者的激情;责任是山,让宋兆普永在登攀。
四十年来,患者信任他、追随他。其每天诊治来自全国各地患者150余人,诊治病人120多万人次。
宋兆普感慨地说:“‘医’路走来,虽然这条路上满是荆棘,但是看到患者因痊愈而扬起的笑脸,我会因此而觉得心满意足。”
无论是普通百姓,还是社会名流和领导干部,他对每一个生命都特别尊重,都给予真诚关爱。特别是面对那些深陷困境的弱者,他用精湛医术帮他们重拾信心,以感受社会的温暖。
责任是宋兆普内心最深处的坚守,是他不断前进的动力。宋氏中医,数百年间,救死扶伤,妙手回春,是先辈给后人带来的启迪。
中医药的厚重文化底蕴,浸润着上古先贤的智慧。宋兆普对中医药,有传承,有守望,还有宁静平和的期待,医者仁心,服务百姓。